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2月, 2021的文章

我如何治癒長期的焦慮

圖片
臨床心理學家 Nicole LePera 博士曾說過:「 焦慮是我的一部分,因為我一生都在經歷它。 」但憑藉著知識學習和自我承諾,她治癒了自己的焦慮,以下是她的故事。 焦慮性的想法始於我的年幼時期,5、6  歲的時候,我會躺在床上,想到可能有人會破門而入闖進家裡;如果我的父親出差,我會盯著時鐘,伴隨著腸胃的糾結,希望他能平安回家。內心的焦慮使我成為一個害羞的孩子,當客人來時,我會躲在桌子底下,或死命抓住我媽媽的腿,世界對我來說,是一個可怕的地方。 後來,我發展出一種疏導焦慮的能力,它是一種積極、有功用的工具,讓我就像大多數教科書裡的成功者一樣,我成為一名成績優異的學生,也是一名明星運動員,我的房間一塵不染,直到每項工作完成後,我才能放鬆。 但我的內心卻是一團糟! 大學畢業後,我搬到紐約攻讀研究所,這是我的焦慮開始失控的時候。我的胸口幾乎無時無刻緊繃著,睡眠也很糟糕,如果我很幸運能睡著,只會睡幾個小時,醒來後就再也睡不著了。 我在學校的表現仍然很好,因為長期以來,學習一直是我緩解內心焦慮的一種方式,但我生活的其他部分正在遭受痛苦,比如人際關係和我在校外的工作,並讓我轉以狂歡來麻木無法應對的事情。 在紐約的第二年,突然得知我的母親需要進行心臟手術,我的焦慮就像蔓延到了屋頂一般,我大量地酗酒並開始吸毒,但我將這一切合理化為正常研究生的行為之一。任何用其他事物來掩飾焦慮的人都知道,它只會火上加油,我大部分時間都在熟悉的學習、工作及宿醉的循環中度過。 最終,我有了第一次的恐慌發作! 當時,我正坐在床上準備見朋友,突然心臟開始狂跳,像是要跳出胸口一樣,同時手腳完全麻木,我試圖讓自己冷靜下來,但我做不到,在我意識到之前,我已經換氣過度了。 我意識到自己恐慌發作,但腎上腺素的激增已讓我無法理性思考。 當我準備要去醫院時,我的手在顫抖,幾乎無法穿鞋,我確信自己快死了! 兩週後,我坐在一位精神科醫生對面,他診斷出我患有恐慌症,並遞給我兩張藥物處方。那時,我被教導並接受了傳統心理學的 “腦殘” 模型,認為藥物治療是必要的,我花了 4 年的時間每天服用它們,並說服了自己:我一生都需要它們。 有一天,在瀏覽 YouTube 的時候,我看到了 Natasha Campbell McBride 博士在談論她的書《腸道和心理症候群》,這是我第一次聽說微生物如何影響一個人的行為。她的工作讓...

2022 NPY 新典範瑜珈 RYT 200 國際瑜珈師資培訓 - 說明會

圖片
您是否想了解如何成為一位專業的國際認證瑜珈教師?或是想更詳細瞭解「 Yoga Mindon 瑜珈療癒學院 」NPY 新典範瑜珈的師資培訓內容? Yoga Mindon 瑜珈療癒學院為「 Yoga Alliance 瑜珈聯盟 」認證 RYS 200 瑜珈師資培訓學校,並為「 臺灣瑜珈療癒協會 」及國內外許多專業組織認可及配合的單位。 本次師資培訓由「 瑜珈療癒師 Yoga Therapist - Janus Tsai 蔡士傑 」及「 瑜珈療癒師 Yoga Therapist- 王旭亞 Jelly Wang 」為主訓導師,陳欣怡老師為助理教師,並搭配學有專精的 梵文教授 、 物理治療師 及 口語表達老師 擔任客座講師,期望能給予受訓學員專業且完整的訓練,讓學員在結訓後能順利銜接瑜珈教學工作。 Janus 老師與 Jelly 老師為臺灣極少數擁有國際瑜珈療癒師認證的引導師,並擔任國際瑜珈療癒專業機構之師資培訓講師及督導,涉獵領域涵蓋運動科學、解剖生理、筋膜學、復健科學、心理健康、疼痛照護......等領域,為國內少數能從不同專業角度詮釋瑜珈練習的導師。 NPY 新典範瑜珈  RYT 200 小時師資培訓 ,除了提供學員瑜珈教學的訓練外,亦導入部分瑜珈療癒的相關知識與概念,讓學員能更加了解各種身心健康的影響因素,同時也能具備更多未來邁向瑜珈療癒師之路所需的知能。 【主訓導師臉書專頁】 ● 瑜珈療癒師 Yoga Therapist - Janus Tsai 蔡士傑 https://bit.ly/34f8xqY ● 瑜珈療癒師 Yoga Therapist- 王旭亞 Jelly Wang https://bit.ly/2WqxT0p 【說明會時間】 2022 年 2 月 19 日(六)下午 3:30-5:00(視現場情況彈性調整結束時間)。 【 說明會地點】 Yoga Kafe 瑜珈 ‧ 療癒 ‧ 空間 (新北市中和區中安街 210 號 2 樓,捷運永安市場站步行約 8 分鐘,四號公園旁)。 【報名方式】 說明會無須付費,欲參加者請填寫以下表單,以完成報名程序。 https://bit.ly/33O2vQv 【注意事項】 ● 本說明會無須繳交任何費用,請確認能夠出席,再行填寫報名表單,避免影響他人權益。 ● 說明會可能同時進行現場直播或錄影,主辦單位擁有影像拍攝及使用之...

肌筋膜疼痛修復全書(內有贈書活動)

圖片
當全世界的人們都在運用 肌筋膜 (Myofascia) 概念改善疼痛、促進運動表現的這個時代,還有多少關於肌筋膜的奧秘是你不知道的嗎? 我時常看到許多人們拿著滾筒或筋膜球按摩著身體,也聽過多做伸展來放鬆筋膜的說法,但你知道這不見得會對筋膜健康產生幫助嗎? 放鬆筋膜就能改善疼痛?鬆的筋膜就代表是好的筋膜? 其實可能都是似是而非的觀念,但卻是許多運動者、瑜珈練習者或老師所抱持的觀念。事實上,筋膜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簡單,它是一個複雜而龐大的系統,當你想用按摩或伸展促進肌筋膜健康時,你會需要了解它更多,並掌握更多的訣竅! 這本由 凃俐雯 醫師撰寫,我親自掛名推薦的 《肌筋膜疼痛修復全書》 新書,便解密了許多關於肌筋膜疼痛及保健的重要觀念,也針對肩部旋轉肌腱炎、下背疼痛、髖關節疼痛、退化性關節炎、足底筋膜炎……等各種症狀,提出了許多可供參考的肌筋膜調整方式。如果你想精進肌筋膜的知識與技巧,這是一本簡明易懂的肌筋膜保健專書,不僅適合一般大眾閱讀及運用,也能提供專業人士相當多的參考資訊。 境好出版 這次特別提供了 2 本贈書要回饋給讀者,只要你至以下臉書專頁完成幾項步驟,即有機會獲得贈書一本! 👉 https://reurl.cc/2oXxxE 贈書活動至 2022 年 1 月 2 日截止,並於 2022 年 1 月 3 日公布獲獎名單,由境好出版寄送書籍給獲獎者(僅限臺澎金馬地區)。 📖 肌筋膜疼痛修復全書 https://reurl.cc/Gb7MVD #肌筋膜疼痛修復全書 #境好出版 #肌筋膜 #筋膜 #疼痛照護 #瑜珈 #瑜伽 #運動 #保健 #瑜珈療癒師 #瑜珈療癒 #身心照護 #身心健康 #身心療癒 #健康照護 #全人健康 #療癒 #神經科學 #Myofascia #Fascia #PainCare #PainManagement  #YogaTherapy #YogaTherapist #Yoga #NeuroScience #HealthCare #Wellness

你願意用一頓飯的價格換取健康嗎?

圖片
「現代人吃一頓飯常常要花掉一、兩千塊,一個月為自己的身心健康付出這樣的價錢,難道不划算嗎?」 前些日子,我收到一位朋友的訊息,她在結婚生子後,為了照料幼兒和家庭,中斷了自己的瑜珈練習好一陣子。最近,她想重新開始自己的瑜珈練習,希望能對自己的身心做些調理,並對整體的健康做好照護,於是便詢問我,在她的居住地附近是否有推薦的瑜珈課程? 恰巧我推薦的老師在那個地區只有瑜珈會館中的課程,原本朋友較不傾向加入須綁約一整年的會館,不過她還是決定先去體驗看看再做決定。幾天後,朋友告訴我,她體驗完課程後,就直接購買會籍了,因為她已經很久沒有如此心情愉悅了! 當然,過程中朋友也經過了諸多考慮,不過後來她想了想,現代人吃一頓飯常常動輒就要花費一、兩千塊,難道一個月為自己的身心健康付出這樣的價格不划算嗎?雖然,健康無價這回事早就深植在我的心中,但聽到這樣的一段話,仍然讓我感到很震撼,也很高興朋友能夠這樣為自己的健康做思考及行動。 這十多年來,我也可說是在不同的健身中心及瑜珈會館看過人生的百態,我了解並不是每個人的生活條件都十分優渥,但也見過不少生活富裕的人們,對於課程費用或會館月費錙銖必較。 有時候我會心想,他們手中提的名牌包價格,都足夠他們購買好幾年,甚至是十餘年的會籍了,何以會對能幫助自己身心健康的花費如此不捨?當然,我也能理解每個人的價值觀都有所不同,只是從健康照護者的角度來看,我依舊希望人們能對自己的健康多看重一點。 一直以來,我想大家也時常看見許多家境富裕的名人們,身受病痛所苦,或是因為心理的健康問題,出現各種脫序的行為,甚至導致家破人亡。我都會想著,如果他們能看重身心健康多一點,少一些有害健康的狂歡和享樂活動,或許他們的人生會變得很不一樣。 即使你每個月僅有相當有限的收入,仍然可以找到許多價格相當親民的場域和課程,真正的重點在於你願意嗎?你願意用一頓飯的價錢或其他物質享受的費用換取自己的健康嗎? 對你來說,什麼才是真正重要的? 你未來想擁有什麼樣的身心過生活? 我想這就留給大家自己思考了! 【近期課程】 🧘‍♀️ 瑜珈睡眠與身心恢復工作坊 (最後 3 個名額) https://reurl.cc/xEm0b5 【好書推薦】 📖 無痛思維 https://reurl.cc/Yj23yo 📖 順應人性 https://reurl.cc/n5gR9X 📖 零公里:我與幸福的距離...

無痛思維

圖片
你知道全球各大洲的 383 所醫學院,在歐洲有近 80%,英美更高達 96% 的醫學院,沒有疼痛相關的專門必修課程嗎? 這樣的情況讓許多學校傳遞給醫學生的疼痛觀念,仍停留在數十年前的研究結果,延續著 400 年前笛卡兒時代所流傳下來的疼痛迷思! 今年底最令我引頸期盼的 《無痛思維》 這本書,終於在今天初版上市了。自 2014 年我前往加拿大接受疼痛照護瑜珈的培訓後,一直期盼能有一本完整詮釋最新疼痛觀點的中文書籍,來輔助我與伙伴們在臺灣推展全方位的疼痛照護與管理,甚至一度曾想自己提起筆來編寫一本書。 當「方舟文化」邀請我試閱《無痛思維》的書稿,並擔任掛名推薦人時,我相當驚喜能有這本翻譯書的出版,我二話不說地答應了邀請,也為這本書寫了一段推薦序文。 如果你正在思考自己是否需要閱讀這本書,不妨先試著回答以下兩個問題: ● 你是否認為疼痛是因為身體受到了損傷? ● 你是否認為疼痛越大,代表身體損傷越嚴重? 如果你其中任何一題的答案是肯定的,我會強烈建議你好好閱讀這本書,因為它將能解開你對於疼痛的迷思;當然,如果你本身或身邊的親友有持續性(慢性)疼痛的問題,我也會鼓勵你靜下心來讀讀這本書;對於健康照護及醫療人員來說,我認為這本書更是必讀的參考書目之一。 作者 Deepak Ravindran 醫師(英國疼痛醫學權威)不僅在書中詳細地解說了疼痛的機制,也透過實際的案例,探討了 藥物與副作用 、 疼痛的介入措施 、 神經科學與壓力管理 、 食物與微生物的影響 、 運動與動作 ,以及各種 身心療法 對於疼痛的助益,另外還提供了疼痛管理及復健計畫的指引,相當完整地從生物、心理及社會層面讓讀者了解疼痛管理的要點和理想的介入方式。 我也相當鼓勵曾經接受過 「疼痛照護瑜珈」 培訓的老師們,能仔細地閱讀這本書,它能讓你更加融會貫通我們上課時所學的知能,並補足我們未提及的部分。 新的一年即將到來,讓我們一起協助自己和他人來面對疼痛吧! 疼痛並不是無法可解,只是過去的我們沒有真正地理解疼痛,沒有找到和運用合宜的方法而已! 【推薦閱讀】 📖 無痛思維:來自英國疼痛醫學權威,應對慢性疼痛的全新方式 https://reurl.cc/Yj23yo #無痛思維 #疼痛照護 #疼痛管理 #疼痛照護瑜珈 #瑜珈療癒 #瑜珈療癒師 #身心療癒 #身心照護 #身心健康 #健康照護 #瑜珈 #瑜伽 #覺知 #療...

憂鬱時,你能為自己做什麼?

圖片
  今天看到新聞報導,因為疫情的關係,今年精神科的求診人數共有 130 萬人次,成長了 3.2 % ,醫師研判患者普遍是擔心身體狀況或是被感染。其中「非特定焦慮症」有 13.1 萬人;對許多事情過度焦慮、擔憂,易慌亂、緊張影響睡眠注意力的「廣泛性焦慮症」有 12.9 萬人;最高的則是「持續性憂鬱症」,有 16.4 萬人。 臺灣臨床心理學會綜合許多國際災難創傷心理專家的共識後,提出了 「安、靜、能、繫、望」 五個創傷心理復原原則,這同樣也有助於抒緩焦慮、憂鬱的情緒。根據五大原則的意涵,我融合了 瑜珈療癒 (Yoga Therapy) 的觀點和方法,提供給大家作為參考。 ● 安 (safety) :促進安全。你可以尋找一個令自己較為安心的處所,好好地感知該空間的環境及氛圍,讓自己融入空間裡,或想像這個空間溫暖地包覆著你,並讓自己以一個自在的姿勢坐著或躺著;當然,你也可以自由地調整或增添空間裡的佈置,為自己創造一個安心、安全的空間。 ● 靜 (calming) :促進平靜鎮定。在瑜珈的方法中,有許多能讓人產生平靜感的練習,例如:和緩輕柔的呼吸、左右鼻孔交替呼吸法。你也可以做一些較緩慢的瑜珈體位法練習,讓身體稍做活動移動,或是靜態的瑜珈睡眠 (Yoga Nidra) 練習同樣會有所幫助。 ● 能 (efficacy) :提升效能感。從事自我可掌握的事情,能讓人找回自我的控制感。因此,當焦慮或憂鬱情緒來襲時,我會鼓勵你練習自我較易掌控的呼吸法或體位法,或是在當下優先從自己較容易完成的事情來著手。 ● 繫 (connectedness) :促進聯繫。封閉自己反而會讓一個人更加憂鬱,可以善用視訊方式與他人聯繫,當然如果能實際與人互動,會有更大的幫助。你也可以運用瑜珈練習裡的身體、呼吸、情緒、意念的覺知,建立與自己的聯繫;感受不同的身體部位和內在層次,並想像它們彼此相互支持著。 ● 望 (instilling hope) :灌注希望。可運用瑜珈療癒的相對面覺察技巧,觀看自己相對的身體感覺,如緊繃與鬆軟,通常我們能在不同部位找到相對的感覺,這樣的練習有助於提升正向的想望;也可以為自己設定可達成的目標,並鼓勵自己實際執行,當我們每完成一件事情,就能讓自己對未來更加充滿希望。 憂鬱、焦慮和恐慌都會讓人感到相當不適,除了尋求醫療的協助外,其實我們能為自己做更多,但我們卻時常會忘了這...

幾乎毀了 “我” 的瑜珈

圖片
所有的關係都會隨著時間改變,與我們生活中的人、環境、食物的關係,也包括我們與 “瑜珈” 的關係! 這是一位居住在紐約市的作家和瑜珈修習者 Jordan Reed 近期在她的文章中所分享的一段話,而她的心路歷程,同樣相當耐人尋味,或許可以作為我們的借鏡。 我第一次上瑜珈課時,並不喜歡瑜珈,因為它太慢、太被動了。當時,我走進燈光明亮的工作室時,裡面擠滿了許多看起來很相似的輕熟女,她們穿著看起來很昂貴的 Lululemon 瑜珈服及高檔的瑜珈墊,而我是一名 19 歲的大學生,花了 3 美元向工作室租借了一張墊子,穿著運動褲和寬鬆的 T 恤。 在大約 45 分鐘的流動瑜珈中,我一直試圖在搞懂如何處理我的身體,我不喜歡看起來 “與眾不同” 的感覺,也覺得自己像個棄嬰,我討厭那種感覺,所以我只對瑜珈匆匆一瞥後,就退出了瑜珈的世界。 幾年後,我再次進入瑜珈課堂時,是在當地的基督教青年會 (YMCA),那裡有一群充滿活力的學生,各年齡層的人都穿著運動短褲或寬鬆的長褲,幾乎每個人都使用租借的墊子。老師是一位年長的女性,臀部豐滿,有著直到腰際的濃密金髮,並散發著一種溫柔的同在、善良和同情,她的教學風格緩慢,有著清晰的內在意圖(願),課程中帶有一種微妙的強度,令人感到耳目一新和解放。這一次,瑜珈讓我感覺很安全,就像一個我可以不受評判及歸屬的地方。 第二年春天,我和丈夫從北卡羅萊納州搬到紐約市,初到這個城市,我還沒有太多朋友,我意識到自己需要在某個地方找到歸屬,也渴望與他人建立連結,但我同時又太過於害羞,所以並沒有立即參加當地的聚會活動。我需要一個較容易且可行的切入方式,我想瑜珈課可以提供這一點。 問題是,我不再有安靜舒適且有折扣的 YMCA 瑜珈課可依靠,如果我想繼續練習,必須面臨尋找新工作室的問題。而紐約市似乎在每個角落都有瑜珈館,外觀豪華的工作室裡,提供著各種你能想像得到的課程,熱瑜珈、昆達里尼﹑嘻哈瑜珈……等。 我後來在公寓附近找到了一間小工作室,裡頭只有一個用來上課的大房間,老師們散發出一種我從未有過的自信,在我眼中,他們忠於自己的修行,且有著超齡的智慧,我想要和他們一樣! 我以一種熾熱的奉獻精神進入了瑜珈,也喜歡快節奏的強力瑜珈,覺得在墊子上的汗水越多越好,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感覺很潔淨,如果我課後沒有感到筋疲力盡,那代表我還不夠努力。其他學員(主要是 20-30 多歲的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