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科學觀點看脈輪,它們如何影響健康?

幾天前在 「今日醫學新知 (Medical News Today) 」 網站中看到一篇從醫學和科學觀點探討脈輪的文章,馬上引起了我的興趣,因為長久以來大部分談論脈輪的議題,都比較偏向於古典和傳統療法觀點,很少有從現代科學角度來詮釋脈輪系統的文章。因此,我摘錄其中的一些看法,提供給大家做為參考。 在印度教和佛教的觀點中,脈輪是身體的能量中心,脈輪的數量和位置則因個人遵循的傳統而有所差異。普遍認為,來自人靈性的精神或能量會影響一個人的整體健康和幸福感。 相傳最早有關脈輪的文字記錄是來於自吠陀經,雖然無法得知吠陀經出現的確切時間,但它已有數千年的歷史。隨著時間的推移,脈輪的概念不斷演變,影響了各宗教的傳統和療癒方法。20 世紀初,歐洲的巫師和神秘主義者開始出版有關密宗的各類書籍,其中也包括脈輪。從那時候起,脈輪也與煉金術、占星術、草藥、晶石及塔羅牌衍生出不同的關聯。 根據脈輪療法的哲學和精神觀點,人可以透過一系列的療法來提升脈輪能量及促進健康。如阿育吠陀醫學會提出飲食和生活方式的建議改善脈輪健康;瑜珈會使用特定的體位法來促進能量流動;靜觀冥想用意象化的練習來疏通脈輪。 那 科學對脈輪有什麼看法呢? 事實上,沒有科學證據可支持脈輪的存在。不過,一些科學家認為它們對應於身體上的部位,可能與神經系統有關。例如,2017 年一個透過的大體研究發現,海底輪可能與腹下神經叢有關,此神經叢會向生殖器官和直腸發送信號,這也是海底輪會影響的其中兩個身體功能。但並非所有人都同意這種解釋方式,專家學者認為需要進行更多的科學研究才能夠進一步釐清。 那麼, 以脈輪為基礎的療法有效嗎? 沒有確切的證據顯示基於脈輪的療法之所以有功效,是因為它們針對的是脈輪,但確實有許多人從相關的練習中受益。因為缺乏針對該議題的實驗和研究,所以我們很難知道為何會如此,也很少人能真正證明它們的效用。 不過,從西方醫學的觀點來看,脈輪療法之所以盛行,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 ● 靜觀冥想 靜觀冥想通常是脈輪疏通的一部分,許多研究證明它具有心理和身體健康益處,包括減輕壓力、緩解焦慮和憂鬱及降低血壓。很多類型的靜觀冥想似乎都有這種效果,也包含以脈輪為基礎的觀想方式。 ● 放鬆 許多針對脈輪的療法可讓人感到放鬆,如瑜珈包含了運動和正念呼吸的結合,這可能有助於安定神經系統,冥想、靈氣和其他練習也可能會產生類似的效果。而活化放鬆反應通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