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起練愛》新書分享
一開始拿到這本書的時候,以為作者只會像大多數的書籍一樣,談論一些人與人關係間的「道理」和改善關係的「小訣竅」。不過,當我開始閱讀後,我發現這是一本相當有內容的書,而不是陳腔濫調的關係修復心靈雞湯書。
作者提到一個令我印象深刻的探詢是:「跟我說話的是哪個『你』呢?」當我們與家人、伴侶、孩子出現衝突或爭吵時,究竟我們是用哪一個自己在回應呢?是愛對方的自己?還是曾經被其他人傷害的自己?是想解決問題的自己?還是失去理智的自己?
作者指出,在充斥較多問題的關係裡,通常有一方或雙方是較常以「適應型小孩」的特質來應對的,適應型小孩的特質包括:黑白分明、完美主義、殘酷無情、頑固死板、尖銳嚴厲、死硬不屈、堅持篤信、全身緊繃。這也許值得我們參考和借鏡,用來檢視自己的反應模式。
書中另一個很吸引我的部分是,作者透過「腦神經科學」及「神經可塑性」來探討關係的議題,並藉由解鎖及開啟神經路徑來作為改善關係媒介。書中提到解鎖及開啟神經路徑需要具備兩大要素。第一,必須用外顯的方式帶出內隱的訊息,人們有時會需要一些協助,才能看到自己看不到的地方。第二,必須要有某種反彈的力道,落差要夠有感,腦中要出現「噢不,我應該不想再這樣繼續下去吧」的聲音。這與我們在瑜珈療癒中採用的方法相當雷同,透過深切的覺醒來使人產生自我的轉化,以改變某些行為及神經反應模式。
雖然這本書是以婚姻關係為要探討議題,不過我認為作者論述的內容,不僅可以幫助我們探索我們與自己的關係,也能擴展應用到家庭、親子及朋友間的人際關係。作者穿插理論、實例及反思的生動呈現方式,也相當能引人入勝並理解看似複雜的神經與心理模式。很推薦對關係議題感興趣、期盼改善關係及想更了解「人」的朋友們閱讀,相信這本書能帶給大家許多省思和幫助。
📖 我們,一起練愛
【更多文章】
【Instagram】
【近期活動】
🧘♀️ 新典範瑜珈 RYT 200 儲備師資示範教學 - 免費課程(2025/2/28)
https://reurl.cc/mRjVr9
🧘♀️ PCA 疼痛照護瑜珈師資培訓 Level 1 基礎課程(2025/6/27)
https://reurl.cc/V0QqW6
#我們一起練愛 #遠流 #閱讀 #瑜珈療癒 #瑜珈療癒師 #瑜伽 #瑜珈 #療癒 #關係 #生理健康 #心理健康 #社會健康 #身心健康 #身心療癒 #全人健康 #YogaTherapy #CIAYT #YogaTherapist #Yoga #Life #MentalHealth #Healing #HealthCare #Wellness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