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9月, 2018的文章

世界上沒有改變不了的關係

圖片
或許當你看見這樣的標題時,你會抱持否定的態度,但希望接下來我所訴說的這些話,能讓你願意再給自己與身邊的人一起努力的機會。 我想應該許多人常聽到,人們因為練習瑜珈而改變了對對待自己的方式,也改變了看待這個世界的態度;而就我而言,瑜珈療癒改變了我與自己,以及與他人間的關係。 過去的我,與許多人一樣,不相信某些關係可以改善,如與父母或伴侶之間的關係。我也曾經因為這樣的不相信,而深深地傷害了自己與家人,讓彼此落入痛苦的深淵中。但我透過瑜珈療癒的協助,讓自己體悟到那樣的「不相信」是多麼地愚蠢,是多麼地傷人! 一切的不相信,都來自於我們心中的執念,來自於我們只想改變別人,而沒有發現關係的改變,是因為自己也與以往不同了,同時不願意改變現在的自己。如果我們與父母的關係不佳,是否從我們小時候就是如此呢?我想有很多人並不是這樣的,我們可能與家人曾經有過快樂的時光及美好的關係,但漸漸地長大後,關係卻出現了問題。我很常聽到的一句話是 “父母的觀念已經根深蒂固了,是沒有辦法改變的。” 但若是如此,為何我們以前能跟他們愉悅地相處,現在卻不行了呢? 其實,重點還是在於我們自己,不是嗎?我們小時候會跟父母撒嬌,但現在你還會這樣做嗎?我們小時候會跟父母認錯,但現在還會嗎?許許多多莫名的自尊與面具,遮蔽了我們看待自己與他人的視野,我們開始不喜歡去嘗試做出改變,也不願意去「看見」自己與他人間真正的問題所在,只是一股腦地將過錯推給了他人。想當然爾,這樣的關係只會更加惡化,難以改善。 要改善關係,我認為必須先由自己去啟動轉變的開端,來引發他人與自己之間的關係流動。是的,過程會有點難受,會有點尷尬,但絕對不會比你一直處在痛苦的關係中難熬;「相信」對方會改變,是一個最為重要的信念,也可能是最難做到的部分,但我必須說,如果你真的想要改變彼此間的關係,你必須真心地相信對方還有自己。過去我搞砸了許多關係,但現在我努力讓自己去創造更多好的關係,我也希望每一個人都能為自己與他人創造更好的關係,因為你還有你身邊的人,都值得擁有美好的關係。 Photo by Hutomo Abrianto on Unsplash

持續性(慢性)疼痛照護的 8 堂瑜珈療癒課

圖片
美國醫師學院(American College of Physicians)最新的指南中提到,下背痛最好使用替代、自然和心理治療處理,對於慢性下背痛,建議可先嘗試非藥物治療,如針灸、運動、復健治療和正念減壓療法。而瑜珈正是指南中所推薦的項目之一。 在這 8 堂疼痛照護瑜珈療癒課程中,我們將依據當代的疼痛科學及專業技術,搭配講座及實際的瑜珈療癒練習,對呼吸、身體及神經系統進行調整,來改善令人困擾的長期疼痛狀況,並學習如何在生活中進行自我的疼痛照護。 授課講師: 瑜珈療癒師 - Janus Tsai 蔡士傑 加拿大 Pain Care U 疼痛照護瑜珈 PCY 亞洲區講師;國際瑜珈療癒師協會 C-IAYT 認證瑜珈療癒師;Yoga Alliance 瑜珈聯盟 YACEP 繼續教育學分課程國際講師及 E- RYT 500 認證資深導師;Yoga Mindon 瑜珈療癒學院創辦及主持導師;臺灣應用復健協會顧問及臺北醫學大學兼任講師。 Janus 老師為全球首位取得國際瑜珈療癒師協會 C-IAYT 認證的臺灣籍療癒師,亞洲首位取得加拿大 Pain Care U 疼痛照護瑜珈認證的瑜珈療癒師及講師,目前為世界上僅有 5 位具授證資格的講師之一。Janus 同時也是美國 Phoenix Rising Yoga Therapy 瑜珈療癒學校 600 小時認證的瑜珈療癒師,為全球僅有兩位能以中文指導 Phoenix Rising Yoga Therapy 課程的瑜珈療癒師之一。 Janus 老師擁有心理學學士及運動管理學碩士兩項學位,過去曾擁有十餘年的體適能及運動訓練經驗,同時具有澳洲 Rehab Trainer 進階復健訓練師、丹麥 SMERTEVIDENSKAB.DK 認證疼痛療癒師、挪威 Redcord 神經肌肉重塑技術(Neurac 1)及進階運動訓練(Active Advance)國際認證訓練師證照。 Janus 老師對於瑜珈療癒、身心及神經科學領域有深厚的興趣與研究,在疼痛照護及身心統合療癒方面,具有相當專精的學識與技巧,近年來持續向國際知名的瑜珈療癒大師 Michael Lee、Neil Pearson 等老師學習瑜珈療癒,也時常前往世界各地與各領域的專家交流並學習身心統合療癒科學。老師認為生活本身才是瑜珈的體現,透過瑜珈練習能讓我們洞察...

你需要高難度的瑜珈體位法練習嗎?

圖片
今天與朋友討論到瑜珈領域的現況,以及許多人積極在練習 高難度體位法的情形。在網路上,我們經常可以看到瑜珈老 師與練習者們,時常秀出各種令人驚訝的體位法照片,甚至 鼓勵人們努力練習這些動作,但我認為對於這個部分,我們 必須得更加謹慎才行。 需要考量的第一個因素原在於,我們為何而練習這樣的動作 ?是為了鍛鍊心智、體能或是其他的部分?還是落入了是瑜 珈練習者就應該練習這些體位法的莫名迷思之中?就像很多 人常常不斷地跟風,去追尋及搶購自己不需要的東西一樣。 第二個因素是,我們現在適合做這樣的練習嗎?關於這個部 分,我特別有所感觸,對身為復健訓練師、健身教練及瑜珈 療癒師的我來說,如果是為了促進身體的功能及素質,我們 會需要經過評估,並在適當時刻有目的地放入可以協助一個 人的動作訓練。很多人以為自己身體沒有任何疼痛,就代表 練習這些動作沒有任何問題(甚至有人即使疼痛仍執意要練 習那些動作),但練習的過程中是否會產生不良動作模式的 產生,以及降低身體功能性的狀況(這裡指的並非是肌力與 柔軟度,而是人體理想的動作功能模式),可能是很少人會 考量到的。 在現今的社會裡,真正擁有良好動作模式的人們其實不多, 就連職業運動員都必須經常進行動作模式的調整。有時就算 一個人能做到某些動作,並不代表他的動作模式就是適宜的 。我常常看到一些肩關節不穩定的練習者,不斷地練習手倒 立的體位法,這就很有可能會產生很大的風險。針對這樣的 情況,練習肩關節的穩定度應該優先於手倒立的練習,等到 肩關節有一定程度的穩定能力後,才適宜開始練習手倒立, 而這些肩關節穩定訓練是必須經由專業人員評估及指導的, 包括物理治療師、動作模式訓練專家、身體功能性矯正專家 等,我也必須明白的指出,大多數的瑜珈老師並不沒有接受 過這些專業的訓練,也不具備這樣的能力。 如果這樣的練習是為了鍛鍊心智,讓自己練習去面對恐懼與 內在的自我,我想在生活中,還有許多更值得我們去面對的 事情及方式。我們可以積極去面對家庭關係中問題,並嘗試 去化解它;我們可以積極去面對不良的生活習慣,讓自己去 除惡習。 瑜珈是一種幫助我們身心連結的良好方式,但它並非萬能, 就像每一種方法都有優缺點一樣。瑜珈幫助我們瞭解了自己 ,我們就應該採取適宜方式去協助自己,而並非只是在體位 法的練習裡打轉。或許下次練習時,你可以問問自己:我為 何而做這樣的動作練習...

瑜珈體位法的髖關節傷害與省思

圖片
幾天前我與一位資深的物理治療師朋友交流時,討論到有關瑜珈練習者口中所謂的「髖關節開展」練習議題。如果對人體解剖及關節結構有基礎概念的人們,應該都瞭解髖關節是一個人體重要的負重關節,因此它需要有良好的穩定性來提供人體所需的支撐,而這樣的穩定度乃是來自於髖關節的骨骼形狀與 7 條強而有力的韌帶來提供。 但體位法中許多髖關節大角度的動作及伸展,幾乎都蘊含著髖關節磨損及韌帶過度拉伸或撕裂的危險。或許這會衝擊到許多瑜珈練習者的認知及堅信的觀點,但從生理及科學的角度而言,這的確是真實的一件事情:對絕大多數的人們而言,髖關節不需要,也不適合做如此大的動作角度。一位美國亞特蘭大的 Hyman 醫生曾提到,他每年接觸到的髖關節損傷瑜珈練習者大約有 100 個人,而這只是在他所處的城市中,如果擴及到全世界,那會是多少的人數呢?雖然許多瑜珈練習者會聲稱,這些體位法的練習與髖關節的損傷無關,但或許我們也忽略了,這類的損傷常常是慢性的關節耗損,可能是數年或數十年後才會導致劇烈的後果。 Mindful Yoga Mindful Life 和 Yoga for Meditators 的作者 Charlotte Bell 老師,她是一位經過認證的 Iyengar 艾揚格瑜珈老師,她曾在 2013 年撰寫過一篇文章警告人們要小心關節,避免拉伸關節穩定所需的韌帶組織,Charlotte 也提到她自己與許多她所認識瑜珈練習者,都後悔他們以往的那些練習,多數的人們都已置換了人工髖關節,而她自己也於 2015 年進行了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 瑜珈的經典只提到體位法應該是穩定、舒適的動作,但是現代的瑜珈練習已成為一種激烈的鍛煉,在許多情況下讓身體承受巨大的壓力來完成動作。我們或許也應該省思,瑜珈體位法的發展才約莫二百多年的時間,其中可能有一些需要被顧慮更多及改變的部分,並非所有的傳統及經典都是適當且不可動搖的。 也有許多瑜珈練習者認為,髖關節是許多深層情緒的壓抑有關,藉由髖關節的開展得以釋放那些受壓抑的情緒。的確,情緒有時是會與身體有所連結的,也會在身體留下情緒的印記,但我們需要思索的是,那些大角度的髖關節動作及伸展是否為唯一且適當的情緒釋放方法,而它所帶來的身心效益,是否大到讓我們值得冒著髖關節損傷的風險來做這樣的練習。若以療癒的觀點而言,找到導致情緒壓抑的根源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