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1月, 2022的文章

什麼是瑜珈的療癒力?

圖片
  幾乎每位瑜珈練習者都會告訴身旁的人們,瑜珈具有強大的療癒力,但它究竟療癒了什麼?能帶給一個人多大的幫助?我想應該還有很多朋友並不了解。 一般大眾對於瑜珈的印象,可能就是拉筋伸展,或認為它是一種較為靜態的運動。我認為這的確是多數瑜珈練習的一種普遍樣貌,不過這樣的練習如果操作得當,確實能夠帶給人們健康上的助益,也就是許多人口中所說的,能 「療癒」 某些身體病症。 舉例來說,很多人都有身體 「疼痛」 的困擾,若我們從肌筋膜的觀點來看,過度緊縮的部位,容易導致身體其他部位的疼痛,如果能透過一些動作釋放緊縮的肌筋膜張力,確實有機會改善疼痛的問題。另外,一個人的動作模式也可能與疼痛有關,不協調的動作容易讓某些部位過度受力,某些部位缺乏活動,及某些部位活動過大等問題,因此缺乏協調性的動作模式,也可能會導致疼痛。如果瑜珈的體位法練習,能著重在動作的協調性及功能性促進,同樣有機會能讓疼痛減緩。 但如果瑜珈的練習只是如此,我們透過其他的運動訓練或伸展方式,一樣可以達到相同,甚至是更好的效果,那為何要選擇瑜珈作為療癒的方式呢? 也有人說,因為瑜珈除了體位法的練習之外,還特別強調呼吸的練習。這的確是一件相當有價值和意義的事,因為呼吸可以改變一個人的神經系統運作狀態,也能引發生理上的其他反應,如釋放調節壓力的激素。合宜的體位法練習再加上呼吸的練習,讓瑜珈練習產生了更大的健康助益。 不過,瑜珈的療癒力就僅止於此嗎?是否還有更多的效力存在? 我不曉得正在閱讀這篇文章的你,會認為什麼是一個人最需要被療癒的部分?或什麼是讓一個人最感到痛苦的因素?我在學習瑜珈療癒的歷程中,許多導師都曾告訴過我,造成一個人健康崩解的最大因素,可能是伴隨各式各樣遭遇而來的內心痛苦, 《瑜珈經》 也提到人的一切痛苦皆起於心。 若你仔細回想,也許在你曾經遇過的人們當中,就有身體無明顯病痛,但卻每日悶悶不樂,或內心極度痛苦的人,隨著日子一天天地過去,開始出現身體或心理上的疾病和問題。我並不是說這是一種必然的歷程,但不可否認的,內心的痛苦時常遠大於身體上的痛楚。 我曾經在自己體位法表現最為精熟的時期,因為遭逢了生活上的巨變,而使內心陷入極度焦躁和恐懼之中,它撕裂了我的生活,也撕裂了我的身體,讓我連最擅長的體位法也變得難以掌控。 走過了復原的過程,我了解到瑜珈療癒的精髓乃是來自於內心的看見、面對與轉化,而這也是其他運動...

2023 新典範瑜珈 RYT 200 師資培訓 - 說明會

圖片
● 你是否正在考慮參加瑜珈師資培訓? ● 你是否不知道該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培訓課程? ● 你是否想更詳細瞭解 New Paradigm Yoga 新典範瑜珈? ● 你是否想更了解本師資培訓的內容、時程安排及架構? 「Yoga Mindon 瑜珈療癒學院」 為 Yoga Alliance 瑜珈聯盟認證 RYS 200 瑜珈師資培訓學校,並為 「臺灣瑜珈療癒協會」 及國內外多個專業組織認可及配合的單位,並有多年的瑜珈師資及瑜珈療癒培訓經驗。 本師資培訓課程將由 「瑜珈療癒師 Yoga Therapist - Janus Tsai 蔡士傑」 及 「瑜珈療癒師 Yoga Therapist- 王旭亞 Jelly Wang」 擔任主訓導師,搭配學有專精的梵文教授、物理治療師及口語表達老師擔任客座講師,期望能給予受訓學員專業且完整的訓練,讓學員能精進自我的瑜珈練習,並在結訓後能順利開展瑜珈教學工作。 Janus 老師與 Jelly 老師為臺灣極少數擁有 C-IAYT 國際瑜珈療癒師 認證的引導師(目前臺灣僅有 3 位),同時為國際瑜珈療癒專業機構之師資培訓講師及督導。兩位老師深入且廣泛涉獵運動科學、解剖學、生理學、筋膜學、復健科學、心理健康、疼痛照護、身心照護......等領域,為國內少數能從不同專業角度詮釋瑜珈練習的導師。 新典範瑜珈的 200 小時師資培訓,除了提供學員有關瑜珈教學的專業訓練外,亦導入部分瑜珈療癒的相關知識與概念,讓學員能更加了解促進身心健康的關鍵要素,同時也能具備更多未來邁向瑜珈療癒師之路所需的知能。 【主訓導師專頁】 ● 瑜珈療癒師 Yoga Therapist - Janus Tsai 蔡士傑 https://bit.ly/34f8xqY ● 瑜珈療癒師 Yoga Therapist- 王旭亞 Jelly Wang https://bit.ly/2WqxT0p 【說明會時間】 2023 年 1 月 14 日(六)下午 2:00-3:30(視現場情況彈性調整結束時間)。 【 說明會地點】 Yoga Kafe 瑜珈 ‧ 療癒 ‧ 空間(新北市中和區中安街 210 號 2 樓,捷運永安市場站步行約 8 分鐘,四號公園旁)。 【報名方式】 本說明會為 免費 活動,欲參加者請填寫以下表單,以完成報名程序。 https://b...

伸展拉筋對舒緩背痛有幫助?

圖片
  知名國際脊椎生物力學權威 Stuart McGill 教授,在他的著作中開宗明義地指出: 「雖然好像全世界都認為伸展拉筋可以舒緩背痛,但這個遠古時代流傳下來的觀念需要被檢視。」 McGill 也提到, 「疼痛只有單一原因」 及 「伸展對所有背痛的患者都有幫助」 是一種不該存在的說法。但很多人可能會提出這樣的質疑: 「可是我伸展過後,確實感到背痛舒緩了,這又作何解釋?」 McGill 便說到,把膝蓋抬向胸口或類似的伸展都會引發「伸展反應」,這種神經現象可以降低疼痛的敏感度,是一種短效但治標不治本的做法,當這短暫的舒緩過後,會再次疼痛,而且通常會更痛。被誤導的患者會以為疼痛的唯一解法是 「更努力伸展」 ,不了解事實上這樣會造成他們的疼痛,因此形成了惡性循環。 我想有很多人都曾從不同的管道聽到過「多做伸展就能改善疼痛」的說法,不過就如同 McGill 教授所說的,這是一個遠古的觀點,隨著人體科學的進步,很多觀點和做法逐漸被發現是過時,且可能造成更多問題的。我認為這是每一個人都應該要了解的事情,不管是想改善自己疼痛的人們,或是身為健康照護從業人員的瑜珈老師、健身教練及醫療人員等, 「與時俱進」 及 「摒棄不合宜觀點」 是相當重要的一件事,因為這會涉及讓一個人變得更好或更壞! 這也是為何我會從傳統瑜珈練習轉向 「瑜珈療癒」(Yoga Therapy) 的主要原因之一。傳統瑜珈練習擁有許多美妙及寶貴的先人經驗與智慧,不過同樣有許多可以更臻於完善的部分需要被修改及調整。對我而言,瑜珈哲學與現代科學就像 「船」 和 「槳」 一樣,兩者必須協調運作,才能讓我們航向「完整」身心健康的彼岸,而這也是瑜珈療癒所秉持的主要理念。 過度強調 「伸展」 及 「體位法」 ,一直以來都是瑜珈範疇中的重大問題之一。儘管有許多瑜珈導師及科學家不斷地大聲疾呼,但似乎還難以改變那些深植於人心的不適宜觀點。如果我們仔細對比《瑜珈經》中所記載的, 「穩定和舒適是體位法」(Sthira-sukham-asanam) ,應該能很輕易區辨出,許多人現在所強調的體位法,與瑜珈原本所倡導的意涵間,存在著極大的差異。 不管是想改善背痛問題,或是想藉由瑜珈來促進身心健康,我認為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不能讓自己落入 「盲從」 的狀態中。如果我們能時常保持好奇、質疑和思考的心,也許就能逐漸讓自己成為一個能獨立思考及明辨的...

沉浸式 RYT 200 瑜珈師資培訓 – 申請須知

圖片
  前些日子我提出為期 1 年,每週上課 1 天的沉浸式 200 小時瑜珈師資培訓的初步發想,獲得了許多朋友的迴響,經過一番思考後,我決定將它化為實際行動,嘗試進行這樣的培訓。不過因為這是屬於較長期的沉浸式滾動學習,因此我希望能在一些前提下進行,以保有這個師資培訓計畫的初衷,並能較為符合師生雙方的期望。 以下為幾個重要前提與注意事項: (1)申請者需有一定程度了解我個人的瑜珈與教學理念,譬如:長期追蹤閱讀我的文章、熟悉我的瑜珈教學方式(曾參加過工作坊或團體課程),或認同我的教學理念者。 (2)申請者需具有喜愛思考、對人事物願意保持開放態度、樂於主動分享和提問、衷心關懷他人等特質。 (3)課程原則上為 「週四」 上課 1 天(上午 9:30 至下午 5:00),每個月上課 2-3 次,如遇連假或特殊事件,將會彈性調整上課週次。總課程上課次數為 30 次,將持續約 1 年時間。 (4)課程將會以 「共同討論」 與 「老師講授」 兩大主軸進行,需要學員積極投入分享和討論。 (5)課程將由我一人進行教授,無搭配其他講師,並以 「深化個人瑜珈練習」 及 「教學實務」 為主要學習目標。 (6)課程將以 「人性尊重」 、 「賦權」 、 「神經科學」 、 「心理健康」 、 「生理健康」 及 「整體健康促進」 為主軸,以符合身心健康科學,減少瑜珈損傷之風險。 (7)課程僅招收 「4 名」 學員,每人費用為新臺幣 108 , 000 元。 (8)課程將由 2023/5/11 開始,依序為 5/18,5/25,6/8,6/15,6/29……(往後之上課日期均會於 2 個月前公布,亦可在全數學員同意下彈性調整上課日期)。 (9)上課地點為新北市中和區之 「 Yoga Kafe 瑜珈 ‧ 療癒 ‧ 空間 」 (近永安市場捷運站)。 申請步驟: (1)欲申請者請詳細填寫下方表單。 https://bit.ly/3EbBiXI (2)填寫表單後,請主動私訊聯繫,並於 2023 年 1 月底前至 「Yoga Kafe 瑜珈 ‧ 療癒 ‧ 空間」 參與我的團體課程,以讓彼此更加熟悉並進行面談(如居住於外縣市,且曾經參與過工作坊及其他課程者,可申請線上面談)。 (3)靜候申請結果通知,完成後續報名程序。 由於本課程為沉浸式學習,故無法提供制式課程綱要,另外我也希望你選擇申請此課程,乃是基於對我...

關於放手,你應該知道的事!

圖片
不管是瑜珈、身心健康倡議者或許多宗教的教義,都時常在告訴我們需要學習 「放下」 ,因為無法放手會使我們持續深陷在痛苦的煎熬中,嚴重影響一個人的身心健康及社會關係。 健康心理學家指出,放下能幫助我們恢復身心的力量,並釋放過去所遭遇的傷害和恐懼。但對於許多人來說,放下是一種極為抽象的心理歷程,而且我們鮮少在學習的歷程中被教導,究竟該如何讓自己放下! 關於放下,你應該要了解,它不是要你去捨棄對於關愛人事物的愛,它也不會讓你變得軟弱。放下所要做的是 「重新配置你的思想」 ,不再把過去的負擔和傷痛帶到現在,讓自己能夠好好地走過療癒的歷程,重新回到充滿希望和熱情的生活之中。 以下是你應該要知道幾件事: ● 你背負的沉重精神負擔會大量消耗你的精力。 長期抗拒、壓抑情緒會不斷地消耗你的心力,你會像是生活在連綿不斷的內心抗爭之中,並讓自己遠離生活的最佳狀態。 ● 放下實際上是透過淨化你的感知,來使頭腦變得清晰及敏銳。 放下可以幫助你看到自己所處的當下,而不會讓根基於過去的濾鏡主導你感知現實的方式,讓你能以更清晰的頭腦和雙眼,為自己做出明智的決定。 ● 放下並不意味著你放棄了目標。 當你能夠放下過去,不再懼怕未來時,你會在當下獲得更大的覺知,這將幫助你能更有效地集中注意力和思考。當過去的沉重負擔不再限制你的創造力時,你將擁有更強大的能力來實現目標。 ● 放下不會抹煞你經歷過的艱辛時刻。 放下的關鍵在於釋放你對那些想法的沉重執著,關於過去的記憶仍會不時出現,但你可以讓痛苦的想法和情緒離去,而不會讓它們主宰你的思想或控制你的行為。 ● 放下不會讓你變得冷酷無情。 放手實際上會減少以自我為中心的傾向,讓愛可以更無條件地、更有力量地湧現。當你的思想被悲痛和渴望控制所吞噬時,很難好好地愛自己和他人。 紐約時報暢銷作家及冥想練習者 Yung Pueblo 曾說,當你感到深切的痛苦時,其實是生命之河想要推動你去擁抱變化。當然,放手需要時間,我們需要慢慢消除那些不斷出現的舊反應,並為我們的行為制定一條新的路線,這需要我們透過身心重新連接大腦,讓自己能以全新的視角來審視過去。我們必須了解,放手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因此它不是一次性的事件,如果痛苦很深,你將不得不讓自己一次一次地慢慢放下。 此外,放手的目的也不是消除情緒,而是承認它們的存在,並改變你與它們的關係。我們總是想要消弭痛苦的情緒,但卻從來不接納它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