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擁有自我的療癒力


心理學家 Cathy Malchiodi 博士指出:「體現 (Embodiment) 是支持我們與身體維持健康關係的能力。」


以下為他在《身體擁有自我的療癒力》(The Body Holds the Healing) 文章中的摘錄:


體現是一個在心理健康領域中無所不在的術語。它最基本的定義是指想法、特質或感覺的可見形式。它是一種存在和特質的象徵、化身或表現形式,例如有時我們會說「她是希望的化身」或「他們的音樂表演體現了歡樂和熱情」。


在當代心理治療中,「體現」一詞的含義略有不同,許多治療師現在都熟悉「身體會存有印記」(van der Kolk,1994;2014) 的概念,而「我們的問題存在於我們的身體裡」則是身心教育者和身體工作者(如瑜珈、按摩等)經常用來講述「身體覺知」重要性的另一句話。


我們必須了解,體現不僅僅是一次性的事件,而是持續與身體建立關係的一種練習。它涉及各種身心覺知方法,以持續專注一個人的身體在當下的反應和感覺,它可以增進個人對於外在感知和內在感受之間聯繫的理解。


然而,專注於身體內在的感受對許多創傷倖存者來說是痛苦的,尤其是那些經歷過人際暴力、複雜性創傷或創傷後壓力的人,他們經常體驗到外在感覺與內在感受之間的脫節。出於這個原因,向有創傷壓力的人介紹體現練習可能是困難的。


當創傷特別嚴重或長期存在時,人們會描述自己「沒有根基」,無法識別情緒,並且與他人疏離。創傷後壓力的壓倒性感覺導致一個人對自己的身體感到不安,並缺乏自我能動性 (self-agency) 和界限來防止進一步的創傷。他們常有感覺太多(不知所措和激活)或太少(麻木、退縮或昏昏欲睡)的現象,身心狀態使他們的注意力難以集中,並常常感到不舒服。而體現的時候也常會喚起羞恥、內疚或悲傷等情緒狀態,使身體覺知變得具有挑戰性。


許多有創傷後壓力的人們觀察到,當他們試圖專注於身體的感覺時,他們會以極快的速度與身體分離,形式包括:無法集中注意力、坐立不安或煩躁、訴諸理智或挑戰身體的極限等,這些都是為了讓自己從不舒服的感覺中轉移注意力。 


不過,一旦這些反應獲得承認,就可以成為開始連結身心覺知的起點。體現的重要第一步是,一個人能理解當不舒服的感覺出現時,脫離身體的傾向是一種正常的生存反應,尤其是涉及創傷後壓力時。當一個人能開始識別自然導致的退縮、逃避或激活等不舒服感覺時,導入體現將成為一件可能的事。


當與受到體現方法挑戰或激活的人們合作時,我會嘗試幫助他們從不同的角度了解體現。我的同事 Amber Elizabeth Gray(一位舞蹈與動作治療師)創造了「體現的權利」(right to embody) 這個詞,他指出我們每個人都有權利安全、自主、快樂、好奇且充滿活力地居住在我們的身體裡。


在介紹體現的概念時,還必須了解身心覺知不僅僅是識別痛苦,也關於在痛苦時如何利用身體的能力作為一種積極的資源,我將它稱之為「恢復性體現」,這是一種幫助我們專注於身體可以體驗什麼,來抵消激活和退縮反應的身心轉化。


相對於幫助人們增加對不舒服身心感覺的容忍度,恢復性體現將注意力重新定向到「擴展能力」。恢復性體現基於積極參與新奇的體驗,使人們重新認識好奇心、嬉戲、效能和愉悅。換句話說,體現不僅被定義為身體覺知的發展,且被定義為以舒緩、精神煥發和恢復的方式安住於身心中的能力擴展。


體現是身心自我發現的歷程,它可以透過重複練習來提升,並作為一種自我保健方式。體現練習能幫助一個人恢復認同和釋放痛苦的能力,或許更重要的是,體現帶來了恢復性身心覺知的可能性,喚醒和恢復積極體驗感覺的身體能力,而這些積極的體驗將會使生活變得有價值!


------------------------------------------------------


「體現」是廣泛運用於瑜珈療癒 (Yoga Therapy) 裡的一種練習,不管是促進身心復原的「整合式瑜珈睡眠」「疼痛照護瑜珈」或是其他瑜珈療癒方法,都時常會在過程中帶入體現的練習。

透過體現我們將可能喚醒身心的自癒能力,讓自己能從傷痛中復原,而這也是何以我會持續練習體現,並不斷傳遞這類練習的原因。如果我們能讓身心的自癒能力充分發揮,或許就能免除許多的痛苦,讓自己安心、自在及充滿喜悅地生活。你嘗試過這樣的練習了嗎?



【相關課程】


🧘‍♀️ 瑜珈睡眠與身心復原工作坊 - 臺北場
https://bit.ly/3DBGyTS


🧘‍♀️ 瑜珈療癒工作坊:疼痛解析與基礎照護 - 臺中場
https://bit.ly/3I5n6li


🧘‍♀️ 瑜珈睡眠與身心復原引導師 100 小時培訓認證課程
https://bit.ly/3jjfUrE

.

🧘‍♀️ 新典範瑜珈 RYT 200 師資培訓認證課程
https://bit.ly/3JMx1x7


【更多文章】

📄 https://bit.ly/3oM8QCZ


【Instagram】

💁‍♂️ https://bit.ly/3rDP0MZ


Reference:

Cathy Malchiodi. (2022). The Body Holds the Healing. Retrieved from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the-body-holds......

Photo by Polina Tankilevitch on Pexels

#瑜珈療癒 #瑜珈療癒師 #瑜珈 #瑜伽 #療癒 #瑜珈睡眠 #情緒 #創傷 #神經科學 #心理學 #身心療癒 #心理健康 #身心健康 #全人健康 #YogaTherapy #YogaTherapist #Yoga #YogaNidra #Trauma #PTSD #Emotions #Neuroscience #MentalHealth #Healing #HealthCare #Wellness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25 新典範瑜珈 RYT 200 師資培訓課程(2025/9/25)

呼吸練習引導的藝術 (Ⅰ)

2025 新典範瑜珈 ‧ 沉浸式 RYT 200 師資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