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要透過「身體覺知」及「身體調節」自我療癒?
對於身心的療癒,人們時常會抱持著應「對症下藥」的想法來進行。關於身體上的病痛,許多人慣常以「矯正」或「修復」身體的方式著手;對於內在和情緒上的困擾,則經常不斷以探究心理、過去經歷,甚至是靈性的方式進行。
這些方式在適當且不偏頗的情況使用,確實能對我們產生一些幫助,但如果過度相信和沉迷於某一種觀點和方法,可能反而會產生不良的影響,我想大家身邊也許或多或少有類似情況的親友,他們越是「療癒」自己,越是讓自己變得更加「奇怪」或衍生更多的問題。
然而,為什麼「瑜珈療癒」(Yoga Therapy) 及其他整合式療法會鼓勵透過身體覺知和調節來進行自我療癒呢?心理學家佛洛伊德曾說過:「頭腦忘記的,幸好身體沒有忘記。」許多內隱記憶(包含情緒性及程序性記憶)經常是以感官、情緒與行為拼貼起來的形式浮現,且通常不受我們意識範圍的控制。因此,經由感官及身體(行為)的覺知和調節,能一窺在意識外支配我們的內隱記憶,並嘗試建立理想的行為反應模式。
「身體覺知」及「身體調節」除了對身體進行覺察和肌肉張力、姿勢和動作進行調整之外,更深層的意義包含透過「由下而上處理歷程」(Bottom Up Processing) 活化大腦及建立新的認知、激活迷走神經以啟動與生俱來的恢復及復原力、促進身體抗炎物質的釋放、讓壓抑或因創傷未完整消解的情緒和能量釋放與轉化、建立適應良好的壓力反應模式、創造新的身心經驗與連結模式……等。
很多人誤以為必須要找到身體或心裡真正的病因,才能讓自己獲得療癒及重獲健康,但其實這在人身上並不那麼適用,因為人的身心是以極為高度複雜的相互交織和影響的,我們很難界定出什麼是因、什麼是果。唯一較為能確認的是,我們的身心各層面目前處於什麼樣的狀況,有哪些部分是可以提升和調節的。
以創傷為例,創傷研究及治療專家 Bessel van der Kolk 醫師曾說:「人們認為創傷是很久以前發生的事件,這不是真正的創傷。創傷是你的身體現在感覺好像過去的事件正在發生。」所以覺知及調節現在的身體才是重點,而非不斷地去挖掘過去的傷痛(可能導致二度創傷)。Bessel 也曾提到:「創傷受害者必須熟悉並親近自己的身體感覺,才能夠從創傷中復原。」而這就覺知自己的身體。
「身體覺知」及「身體調節」在自我療癒中的意義和功效,其實遠遠超過表面看起來的樣子,它們能產生的效益不僅涵蓋生理層面,也同時能對神經系統、心理與認知層面創造相當大的影響。這也是為何許多專家學者會將「身體覺知」及「身體調節」稱之為療癒根本的原因。
【推薦閱讀】
📖 記憶裡的傷,要如何好起來
https://reurl.cc/yLvGg8
【相關課程】
🧘♀️ 瑜珈療癒初階體驗式工作坊
https://reurl.cc/Gj1zD3
🧘♀️ 瑜珈睡眠與身心復原工作坊(臺中場)
https://reurl.cc/g60AmX
🧘♀️ PCA 疼痛照護瑜珈 - 個人引導師 Level 2 認證課程
https://reurl.cc/lygpQ6
【更多文章】
【Instagram】
#瑜珈療癒 #瑜珈療癒師 #瑜伽 #瑜珈 #療癒 #創傷 #身體覺知 #身體調節 #復原力 #神經可塑性 #生理健康 #心理健康 #社會健康 #身心健康 #身心療癒 #全人健康 #YogaTherapy #CIAYT #YogaTherapist #Yoga #Trauma #Resilience #Neuroplasticity #Neuroscience #MentalHealth #Healing #HealthCare #Wellness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