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珈對心血管疾患復健之效益
由於下週將受邀到一個「世界心臟日」活動中,分享「瑜珈療癒」(Yoga Therapy) 如何協助心臟衰竭 (HF) 患者改善健康的議題,就順道將蒐集到的其中一篇文獻內容節錄上來,希望能讓更多人了解瑜珈對心血管疾病可能產生的助益。
大量的文獻支持瑜珈對神經傳導物質能產生良好作用,例如:降低皮質醇、兒茶酚胺和醛固酮的濃度。研究發現在高血壓及心臟衰竭等大多數心血管疾病中,瑜珈都能產生上述的慢性活化效應。此外,瑜珈和靜觀覺察被發現可以增加褪黑激素、γ-氨基丁酸和其他多種神經傳導物質的濃度。更為重要的是,瑜珈帶來的壓力標記物質(如 8-羥基脫氧鳥苷)減少及腦內啡濃度的增加,強烈地顯示瑜珈在減輕人類壓力方面的作用。
目前已有明確的證據顯示發炎在冠狀動脈疾病 (CAD) 和其他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學中的作用。全身性發炎現象是死亡率的強力預測因子,而瑜珈已被證明可透過增加脂聯素濃度和降低瘦素抗性而具有抗發炎和胰島素增敏的作用。此外,正念的靜觀覺察可以減少促炎反應基因譜,似乎也可以逆轉促炎細胞因子的相關基因轉錄。
對於心臟衰竭患者而言,透過交感神經系統和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增加的神經激素活化是心臟衰竭進展的關鍵因素。阻斷這些系統的藥物已被證明可以降低慢性心臟衰竭患者的死亡率。透過瑜珈對自律神經系統的調節作用,可以降低心臟衰竭患者的心率和血壓。此外,瑜珈也被證明可以改善平衡、力量和耐力等身體功能指標,以及慢性心臟衰竭患者的症狀。
Krishna 等人在一項針對 130 名心臟衰竭患者的隨機對照實驗中證明,與不進行瑜珈的標準藥物治療組相比,12 週的瑜珈介入對於患者左心室功能的改善顯著較大,瑜珈組患者能進行的運動時間更長,最大耗氧量也更大。
不過儘管研究顯示瑜珈有潛在的好處,但將瑜珈納入心血管疾患復健計畫中仍有缺乏標準化的問題。此外,瑜珈練習方式和強度的選擇、引導者的專業度,以及瑜珈介入的具體組成部分,包括次數、時間、進行方式,以及根據患者進行的個人化的規劃,對於介入的成功與否至關重要。
我們也必須了解,與任何形式的治療一樣,瑜珈可能會導致不良事件,尤其是在沒有充分指導的情況下練習,以及極端形式的練習模式時更是如此。相關資料顯示不適當的瑜珈練習可能導致胃部不適、噁心、嘔吐、肌肉骨骼問題、頭痛、高血壓、心率增加、失眠及社會心理問題等。因此,建議心血管患者若要將瑜珈納入復健計畫中,應與醫療人員充分進行討論,並尋求具專業資格的瑜珈療癒師協助。
【近期課程】
🧘♀️ 2025 新典範瑜珈 ‧ 沉浸式 RYT 200 師資培訓
https://reurl.cc/adERDD
🧘♀️ 瑜珈睡眠與身心復原工作坊(臺中場)
https://reurl.cc/g60AmX
【相關書籍】
📖 瑜伽療癒的身心復健科學
https://reurl.cc/edaQgx
📖 筋膜 × 瑜伽訓練全書
https://reurl.cc/x7928E
【更多文章】
【Instagram】
Reference:
Guddeti, Raviteja R. MD et al. (2019). Role of Yoga in Cardiac Disease and Rehabilitation. Retrieved from https://journals.lww.com/....../role_of_yoga_in......
Photo by Puwadon Sang-ngern on Pexels
#瑜珈療癒 #瑜珈療癒師 #瑜伽 #瑜珈 #療癒 #心血管疾病 #心臟衰竭 #復原力 #賦權 #生理健康 #心理健康 #社會健康 #身心健康 #身心療癒 #全人健康 #YogaTherapy #CIAYT #YogaTherapist #Yoga #CardiacDisease #HeartFailure #Empowerment #Resilience #Healing #HealthCare #Wellness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