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學生 “更深入” 姿勢的調整方法已經過時?

 

哈佛大學麻州總醫院,同時有「科學家瑜珈修行者」之稱的 Jaimee Hoefert 博士在一篇文章中提到:考慮到我們現在對身體的了解,以及它是如何運動和學習,傳統的身體調節方式應該成為古老瑜珈歷史的一部份,並以現代化和基於證據的新方法代替。
她從以下幾個角度進行討論:
● 被動與主動運動範圍
“被動運動範圍” 是我們在重力的幫助下,或透過拉動或推動伸展而達到的範圍。例如:單腳站立時,我們用手或瑜珈帶將另一條腿盡可能地拉高,我們將進入被動的運動範圍(圖一)。當手放開時,我們必須利用自己的力量來保持將腿部抬高(圖二),此時我們正在使用的即為 “主動運動範圍”,指的是除了自身的控制外,未經任何幫助可達到的範圍。

圖一。圖片來源:Pinterest

圖二。圖片來源:Pinterest

被動與主動運動範圍間存在相當大的差距(通常大於 15 度),但我們的神經系統並不 “擁有” 支配被動運動範圍那種深度的能力,因此也無法隨時對身體進行保護,所以有更大的機率會導致受傷。此外,我們對學生的組織閾值也沒有足夠的了解,因此將學生調整至更深入的姿勢,通常並不是一個好主意。
● 被動訓練不會轉化為主動成果
運動科學中有一個概念指出,當人們被他人或其他事物拉伸,或是塑造成某個姿勢時,他們不一定能為自己再次找到那個姿勢。
神經系統對被動運動的關注度不高(如傳統的調節方式),神經系統或許能容許這種伸展運動發生,但並不意味著我們以後就可以主動進行這項運動。我們必須學習如何使用肌肉與神經激活技巧,並有目的地進行訓練。
● “達到正確姿勢” 與 “尊重自己獨特的生理結構”
當我們調整某人的唯一目的,是使他達到 “正確對齊” 姿勢時,我們正在嘗試從外部形塑他們。但每個身體都如此獨特,我們不應該將人們侷限在一個由角度和線條組成的單一形狀,下犬式不可能在每個身體上都看起來一樣,同樣的,每個瑜珈姿勢及其他運動領域中的所有姿勢也都是如此。
我們希望根據某些準則來 “正確” 表現姿勢的想法,在本質上是有缺陷的,並且阻礙了我們身體的自然智慧。
當然,某些藝術形式(如芭蕾舞)需要採取特定的對齊姿態,但卻是以犧牲身體健康和使用壽命作為代價。然而,瑜珈並不是一種藝術形式,瑜珈是一種自我探索和培養幸福感的過程。
對齊的原則對於教師理解姿勢的 “基準” 可能是有用的工具,但我們必須記住,這些姿勢在人與人之間看起來必須是有所不同的。當我們 “強迫” 人們進入 “正確” 的姿勢時,我們正在剝奪他們的獨特性和自主權,這不僅在精神和情感層面上是如此,在生理層面上也是如此。
自然的身體不會成一直線,我們能在各個方向流暢地移動,每個人做事及動作的方式都與另一個人不同,這不是該害怕或抑制的事情,而是一件值得慶祝的事!
Jaimee 博士以上所提出的觀點,或許可以提供給瑜珈教師和練習者作為參考,至於要選擇採取何種方式?認同與否?就留待給每個人自己思量了。
【更多文章】
【相關閱讀】
📖 瑜伽療癒的身心復健科學
【相關課程】
🕉 2020 瑜珈聯盟 RYT 200 國際瑜珈師資培訓
Reference:
Katy Hooks. WHY TRADITIONAL YOGA ADJUSTMENTS SHOULD BE A THING OF THE PAST. Retrieved April 10, 2020. Retrieved from https://shutupandyoga.com/why-traditional-yoga-adjustments…/
Illustration by Katya Uspenskaya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25 新典範瑜珈 RYT 200 師資培訓課程(2025/9/25)

什麼是「沉浸式 RYT 200 瑜珈師資培訓」?

呼吸練習引導的藝術 (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