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不再像以往那樣教學


這幾年來,偶爾都會有人問我,為什麼我不再用以往的方式教學?多數朋友告訴我,以前的教學方式能讓他們感覺被「操練」或「伸展」到,一個個明確的口令,也可以讓他們依照「指令」練習,不需要讓腦袋進行思索。他們很喜歡那樣的練習方式。。

其實這樣的改變,對我也產生了許多心裡的衝撞,很多以往有深厚連結的學員,漸漸地離開我的課堂。但是隨著自己學習的廣度與深度增加,我實在無法繼續用以往的方式進行教學,因為我並不是在全面性地協助學員提升健康,也不是在教授我心目中的「瑜珈」,或者該將它稱之為「瑜珈療癒」吧!

前些日子,在某健身中心瞥見一堂正在進行的肌力課程,一、二十位學員們正在進行單手支撐的棒式(像是伏地挺身的準備動作),另一手拿著啞鈴在空中做著往外甩動的動作,我看見學員們大汗淋漓,課程也充滿了歡笑,但是從學員們不穩定且充滿代償的動作中,我看見了許多危害身體和不當動作養成的風險。

在瑜珈的課堂中也是如此,某些傳統的練習方式會讓學員在課堂中或隔天充滿了酸痛感,許多人對這種感覺樂在其中。當然,如果是依據人體的功能、架構進行訓練,的確也會產生類似的肌肉酸痛感覺,只不過在很多傳統瑜珈教學的課堂裡,學員的酸痛感是來自於超出身體負荷及關節、組織伸張理想範圍所導致的結果。

熟捻人體功能結構及肌筋膜學的人們都了解,過度伸張產生的後果是肌筋膜結構受損及失去彈性,雖然從表面上看起來,「柔軟度」大幅地提升,但潛在的意義則是穩定性、回彈性......等功能的喪失;另外,若課程包含肌力的訓練,也需要考量何者是適當的負荷,以及動作的練習方式是在提升身體的功能性或降低功能性(有些人的肌肉力量大,但功能性卻是不佳的)。

此外,那些所謂「明確」的口令,在某種程度上是在扼殺一個人自我探詢、掌控及選擇的權利,就像是在傳遞著如果你能依照指令動作,同時也能停留到指定的時間(或呼吸數),那你就是好的、優秀的;反之,你就是差勁的、不夠努力練習的。

但瑜珈的練習並不是要來評判一個人的,也不是要讓每個人能整齊畫一地動作。你可以想想,如果你的生活中充滿了規定、制式的指引,你會感到如何?是否會像許多囚犯一般,不只身體失去了自由,連心靈也被禁錮而逐漸凋零?

許多心理學研究已經證實,培養及給予人們自覺、自我掌控及選擇的能力,能改善身心的健康,提升身體、壓力、情緒調節的能力,而這不正是現代人所迫切需要的嗎?

走過了那些心裡的衝突,我最後還是選擇讓自己的教學不再只是為了依循傳統,以及滿足學員那些表象的需求。雖然有時心裡還是會出現不同的聲音,但我知道自己不會背棄那份想要「完整」對待一個人的心!

【近期活動】

📋〈學會和疼痛共處・你可以變得更強大〉讀書會

https://bit.ly/2RZD4mt

🧘‍♀️ 2020 瑜珈聯盟 RYT 200 國際認證瑜珈師資培訓

https://bit.ly/34fg6MO

【相關閱讀】

📖 瑜伽療癒的身心復健科學

http://bit.ly/2os7AJD

📖 學會和疼痛共處・你可以變得更強大

https://bit.ly/2xHCoKV

📖 當身體說不的時候

http://bit.ly/34ZXTCq

【更多文章】

📃 https://bit.ly/33HYZmR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25 新典範瑜珈 RYT 200 師資培訓課程(2025/9/25)

什麼是「沉浸式 RYT 200 瑜珈師資培訓」?

呼吸練習引導的藝術 (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