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月, 2020的文章

憂鬱症狀減輕、瑜珈和神經遞質 GABA 之間存在關聯

圖片
瑜珈的益處已被科學研究廣泛記錄,但在此之前尚不清楚瑜珈如何發揮其生理作用。 現在,來自波士頓大學醫學院 (BUSM) 的一項新研究提出,瑜珈可以在短時間內提高 γ-胺基丁酸 (GABA) 的濃度,每週完成一次瑜珈課可維持 GABA 提高,進而減輕憂鬱症狀。 憂鬱症是一種高廣泛性和嚴重妨礙健康的疾病。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調查,憂鬱症每年在美國影響約 1600 萬人,是全世界導致殘疾的主要原因,鑑於其高發病率,已經對憂鬱症的有效治療方式進行了廣泛的研究,而 GABA 是一種氨基酸,為中樞神經系統的一種神經遞質,與憂鬱症狀的減輕有關。 研究將 30 名臨床憂鬱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兩組都進行 lyengar 瑜珈和連貫呼吸 (coherent breathing),唯一的區別是每組參加的 90 分鐘瑜珈課程和家庭課程次數。在三個月中,高劑量組 (HDG) 每週被分配三個課程,而低濟量組 (LIG) 每週被分配兩個課程。參與者在第一次瑜珈課程之前,和最後一次瑜珈課程之後,都進行了大腦的核磁共振 (MRI) 掃描,也完成了臨床憂鬱量表評鑑,以監測其症狀。 結果顯示,三個月後兩組的憂鬱症狀均有改善。MRI 分析發現,練習瑜珈三個月後,受試者的 GABA 水平升高(與開始瑜珈練習前相比),相近於在前次瑜珈練習後的約 4 天,但在 8 天後不再觀察到 GABA 的升高。共同研究者,同時也是波士頓大學醫學院精神病學副教授 Chris Streeter 博士表示:這項研究顯示,瑜珈課程後相關的 GABA 水平升高是有 “時間限制” 的,類似於藥物治療,因此每週完成一次瑜珈課程可以維持較高的 GABA 水平。 研究人員認為,提供基於證據的數據將有助於使更多的人嘗試瑜珈,以此作為改善健康狀況的策略。這項研究的獨特優勢在於,將瑜珈干預與大腦成像相結合,可以提供重要的神經生物學見解,以了解瑜珈如何有助於緩解憂鬱症和焦慮症。共同研究者之一的麥克萊恩醫院神經科學家及哈佛醫學院精神病學副教授 Marisa Silveri 博士指出:在這項研究中,我們發現一種與情緒、焦慮和睡眠有關的重要神經化學物質 GABA,其濃度的顯著增加與瑜珈干預有關。 以上的研究,說明了持續練習的重要性,至少每週一次的瑜珈練習,可以讓我們擁有較好的情緒及睡眠品質。我想不管是瑜珈,或是其他運動...

2020 瑜珈聯盟 RYT 200 國際瑜珈師資培訓

圖片
您想成為專業的國際認證瑜珈教師嗎?Yoga Mindon 瑜珈療癒學院為『Yoga Alliance 瑜珈聯盟』認可的 RYS 200 瑜珈師資培訓學校,具有培訓 RYT 200 師資的資格,並為『臺灣應用復健協會』認可及長期配合的教育訓練單位。 本師資培訓由 瑜珈療癒師 Yoga Therapist - Janus Tsai 蔡士傑 及 瑜珈療癒師 Yoga Therapist- 王旭亞 Jelly Wang 老師擔任主訓導師,另外邀請到專業的梵文教授、物理治療師及口語表達老師擔任客座講師,希望能給受訓學員專業與完整的訓練,在結訓之後即能成為一位專業的瑜珈教師。 Janus 老師與 Jelly 老師為臺灣首兩位取得國際瑜珈療癒師資格的導師,專業涵蓋復健、心理、疼痛照護、生理解剖、運動科學....等領域,為國內極少數能由不同專業角度完整詮釋瑜珈的導師。 此次的師資培訓,除了提供學員瑜珈教學的訓練外,也將導入部分瑜珈療癒的知識與概念,讓學員結業後能具備指導各種身心狀況學員的能力,同時能比其他學校結業的師資,更具有邁向瑜珈療癒師之路的專業知能。 主訓講師: 瑜珈療癒師 Yoga Therapist - Janus Tsai 蔡士傑 國際瑜珈療癒師協會 C-IAYT 認證瑜珈療癒師,加拿大 Pain Care U 疼痛照護瑜珈國際講師,Yoga Alliance 瑜珈聯盟 YACEP 繼續教育學分課程國際講師及 E- RYT 500 認證資深導師,Yoga Mindon 瑜珈療癒學院創辦及主持導師。 Janus 老師為全球首位取得國際瑜珈療癒師協會 C-IAYT 認證的臺灣籍療癒師,亞洲唯一取得加拿大 Pain Care U 疼痛照護瑜珈認證的國際講師;同時為美國 Phoenix Rising Yoga Therapy 瑜珈療癒學校 600 小時認證的瑜珈療癒師,為全球僅有兩位能以中文指導 Phoenix Rising Yoga Therapy 課程的瑜珈療癒師之一,及臺灣唯一取得美國 Warriors at Ease Level 1 創傷敏感及適應瑜珈認證的引導師。現任「臺灣瑜珈療癒協會」秘書長、「臺灣應用復健協會」顧問、「Yoga Kafe 瑜珈 ‧ 療癒 ‧ 空間」教育訓練總監,並著有「瑜伽療癒的身心復健科學」一書。 老師擁有心理學學士及運動管理學碩士兩...

身心壓力調節能力需要長時間、持續性的練習

圖片
由於武漢肺炎疫情的延燒,紛紛有許多專家和學者再次呼籲 民眾,提升自身免疫力的重要性。其實不管是身體層面的健 康程度,或是與神經系統相關的壓力調節能力,都不是短暫 時間內就可以迅速提升的。 就臺灣現階段的情況看來,多數人的心理壓力調節能力可能 是更需要改善的,畢竟目前染病的人數是少數,但卻有許多 人感到極度恐慌、害怕,而這正是屬於心理壓力層面的表現 ,也就是神經系統的反應及調節能力,較不屬於身體素質良 莠的層次。 容易產生壓力並難以自我調控的人們,通常他們的心律變異 度 (HRV) 較低,有較高風險罹患憂鬱、心臟病及癌症等各種疾病,對 自身的免疫系統也較容易產生不良的影響。從生理、心理及 瑜珈療癒等各領域專家的研究發現中,相信大家已了解身心 是交互影響的,疾病的產生不僅僅是生理層面的因素所造成 ,神經系統是否能良好運作,也扮演著極為關鍵的角色。 研究發現,若要讓神經系統產生好的改變,至少需要 4-6 週持續性的練習,包含適當的身體活動、呼吸與身體的覺知 及調節。如果我們每天能花一點時間練習,即能產生很好的 效果,德國的一項研究發現,每天做 20 分鐘的身體掃描覺知練習,8 週後體內的皮質醇 (Cortisol) 與脫氫表雄酮 (DHEA) 濃度有明顯的改變(這兩種激素為壓力水平的生物標記)。 因此,我要鼓勵大家盡可能持續地練習呼吸及身心覺知與調 節,或是進行瑜珈療癒型態的練習,畢竟神經系統與身心健 康的提升無法靠臨時抱佛腳,以及其他醫療保健產品的使用 而即刻見效! 【相關課程】 🧘  克里帕魯瑜珈 (Kripalu Yoga) 研習課程:由覺知而深化 http://bit.ly/2OEiNRE 🧘  轉化身心與生活的 4 堂「體現瑜珈」課程 http://bit.ly/36GE4Bh 🧘‍♀️  常態團體瑜珈療癒課程 http://bit.ly/3473hml 【相關閱讀】 📖  瑜珈療癒的身心復健科學 http://bit.ly/2os7AJD Photo by Form on Unsplash

迷走神經瑜珈 (Vagus Nerve Yoga)

圖片
迷走神經對於情緒和身體健康有著核心性的作用,迷走神經從腦幹向下延伸到胃和腸道,使心臟和肺部充滿活力,並連接到喉嚨和臉部肌肉。因此,任何刺激身體這些部位的瑜珈練習都會對迷走神經的基調產生深遠影響。迷走神經瑜珈可幫助你運用正念、有意識的呼吸和身體姿勢來恢復身心平衡。 健康的迷走神經基調被認為是副交感神經和交感神經系統活動的最佳平衡,使人們能夠彈性地面對人生的起伏。你的神經系統是圍繞在兩個相對系統的活動平衡而建立,交感神經系統與戰鬥或逃跑反應有關,此反應是整個血液中皮質醇(應激化學物質)釋放的結果;副交感神經與放鬆、消化和再生有關。自主神經系統的這兩個部分以節律交替的方式運作,此過程支持著警戒和休息的健康節律以幫助身心健康。 不幸的是,慢性壓力和未解決的創傷會干擾神經系統的交感和副交感功能之間的平衡,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對交感神經系統過度刺激和激活的世界中,所以許多人每天都需要使用各種方式來幫助活化副交感神經系統。迷走神經對交感神經系統的活動有抑制作用,換句話說,刺激迷走神經的練習會對身心產生鎮定作用。 同樣重要的,我們也要認知到創傷後壓症候群 (PTSD) 與副交感神經系統運作息息相關,如果不加以治療,慢性壓力和無法解決的    PTSD  症狀可能會破壞身體、心理和情緒健康,導致疲勞或抑鬱等症狀。好消息是,專注於刺激迷走神經的練習可以幫助我們恢復平衡,我們可以透過各種方法來學習調節迷走神經的功能,例如:改變呼吸節奏、練習正念的身體覺知,以及探索身體的瑜珈練習。 臨床心理學博士 Arielle Schwartz 在她所倡導的「迷走神經瑜珈 (Vagus Nerve Yoga) 」中指出,迷走神經瑜珈練習的目標是使神經系統變得越來越靈活,而不是身體。研究表明,瑜珈可以提高迷走神經的基調、減輕壓力和恢復創傷。這將幫助人們熟練交感神經系統和副交感神經系統間的切換,以下 7 種迷走神經瑜珈練習將幫助培養健康的迷走神經基調,幫助人們恢復生活平衡: ● 有意識的呼吸:改變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系統活動平衡的最直接方法是呼吸。為了平衡交感神經系統的過度活化,迷走神經瑜珈著重於橫隔膜呼吸並延長呼氣時間。研究發現緩慢、有節奏的橫隔膜呼吸可增加健康的迷走神經基調。瑜珈呼吸中的一種形式是勝利式呼吸 (Ujjayi pra...

你或許需要口罩,或許也需要學習不執著

圖片
近來因為武漢肺炎的疫情,而使大眾人心惶惶,更造成了世界各地口罩、酒精……等物資的搶購,我想大多數人都是為了自身與家人的健康而添購這些物品,但大家是否發現,許多人因為購買不到口罩,而造成過度的恐慌,甚至遷怒於超商店員、防疫單位……等為我們服務的人們。 以下是「生活中的瑜伽智慧」作者 Debobah Adele 在書中敘述的一個小故事:有很長一段時間,我對家裡附近熟食店販賣的墨西哥豆米捲餅有很強的執著。無論當天站櫃臺的人是誰,絕對都認識我,而且知道我想買什麼,甚至連我要求額外加點的東西都很清楚。有一天我到了店裡,服務生一邊幫我做捲餅,一邊對我說:「你真的好無趣喔。」又有一次,我超級想吃捲餅,於是帶著滿心的渴望把車子開到店門口,卻發現豆米捲餅賣光了!我很生氣,感覺全世界都要毀滅了。那一瞬間,我發現自己的執著居然這麼嚴重,甚至不願意換另一種餅皮的捲餅,而寧願毀掉自己一整天的心情。 如同防疫專家所說,口罩應該留給真正需要的人們。許多人其實並不需要那麼多的口罩,但卻因為莫名的惶恐,而加入了搶購的行列,難怪會有網友回應「搶搶搶,整天在家的也在搶,沒在上班的也在搶」、「因為一堆人盲目,根本搞不清楚什麼時候需要口罩,一直買,重複買」、「就是要防止你囤貨,仔細看看你真的需要口罩再買好嗎」。 其實不管是盲目搶購或需要口罩卻買不到人們,真正要做的或許是先認清事實的現況,再來採取合宜的行動。在這段時間裡可以暫時改變部分的日常作息,如:減少到密閉空間的場所,改變通勤的方式…..等,除了搶購口罩之外,一定還有一些是我們能夠減少感染風險與自我照護的方式,而這些積極的作法都能減少不需要的惶恐,也能夠幫助到自己與他人。 如果我們能將瑜珈的智慧善用在生活當中,體認自我與社會環境的現況,化解不需要的執著及其造成的情緒波動,我相信我們都能以更健康的心態,更關懷彼此的方式,一起度過目前的難關。 📖  生活中的瑜伽智慧 https://reurl.cc/Ob31WA Photo by tam wai on 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