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念的威力

最近因為放假了,我看到一大群小朋友從學校冒出來,然後聽到其中一個小孩大聲歡呼:「終於自由囉!」我一面偷笑,一面忍不住在想,這位小朋友現在的這個觀念,將來會怎麼演變和影響他往後的人生呢?
通常,我們不太會去注意自己擁有哪些觀念、受到哪些制約,除非生活中出現紛爭。當我們遇到紛爭,我們就有機會從我們所說出的話語內容,去追查其背後的信念,無論我們平常有沒有意識到那些觀念的存在。從不順心、紛爭當中去探索自己,可以幫助我們把「盒子」拆開。
當我們面對紛爭或不順心,通常都會先去責怪別人,然後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辯解。如果我們有足夠的勇氣,從自己身上去追查這些紛爭的源頭,我們就能開始這些盒子,打開更大的自由度,讓我們得以更加接近自己的真實本心。
以上是 Deborah Adele 在她的著作《生活中的瑜伽智慧》中分享的一段文字。在瑜珈的國度裡,時常有人提點著我們,內在信念會如何強大地影響著我們怎麼看待世界,但就如 Deborah 所說,我們平常並不太會去留意自己擁有哪些信念,就這樣順由它牽引著我們、制約著我們。不管是自我的練習,或是在帶領個案的過程中,我也時常體會到信念對一個人的深刻影響,這可能也是進行瑜珈療癒 (Yoga Therapy) 過程中的關鍵挑戰。
有時我們會害怕承認事實的真相,害怕承認自己需要他人的陪伴與關愛,害怕坦承自己真正渴求及在意的事,但我們其實不需要為這些事感到羞愧,反而應該為自己的勇於坦承感到驕傲。如果我們願意一次次地去練習面對與坦承,我們就能夠慢慢改變內在的信念,為自己的身心健康與生活創造良好的改變契機。
過去,我曾經強悍地鞭策自己,無時無刻努力展現自己強勢的一面,當然這是當下所不自知的。直到自己的生活崩解,才發現那個偽裝成勇敢和樂觀的信念,不斷地牽引著自己走向破碎的道路,而我卻一直以為只要抱持著那樣的信念,一切都會事過境遷,獲得生活中甜美的果實,我沒有發現自己也需要被呵護及照顧,也沒有對自己和他人坦承真正在意的事。
很多時候,我們所抱持的信念是源自於幼小的經驗,而它們也不再合宜於現在的我們。如果你練習瑜珈,在練習的過程中觀察自己抱持的信念為何,是一個很值得探索的部分;如果你沒有練習瑜珈,也可以觀察自己面對不順心的事物時,自己是怎麼想的,會是過去經驗的投射嗎?
很喜歡 Deborah 所說的一段話:「我們的眼睛要張得夠大、心也要夠敞開,才能去注視如漣漪般層層蔓延的各種現實紛爭。」與大家分享!
【相關閱讀】
📖 生活中的瑜伽智慧
📖 瑜伽療癒的身心復健科學
【近期活動】
🧘‍♀️ 瑜伽療癒與脊椎禪柔靜心之旅(10/16 截止報名)
【更多文章】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25 新典範瑜珈 RYT 200 師資培訓課程(2025/9/25)

什麼是「沉浸式 RYT 200 瑜珈師資培訓」?

呼吸練習引導的藝術 (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