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狀態可能影響疼痛的表現



凱蒂是一位多年前被診斷出患有脊椎滑脫症的中年女性,她來尋求我協助的時候,已經做過了幾年的物理治療療程。她告訴我,幾年前她在辦公室搬動一箱頗有重量的文件後,開始感到背部不適,原以為只是閃到腰的她卻發現,腰部不適的狀況一天比一天加劇,直到有一天早晨要起床的時候,她發現自己竟然動彈不得,一想要起身就感覺到劇痛,送醫檢查後才發現,她的第四、第五節腰椎有滑脫的現象。經過幾年的治療後,她的症狀已經有所改善,雖然不會再有痛到無法起身及行動的現象,但卻還是時常會感覺到腰部的疼痛。
第一次見面時,我觀察到她在坐姿時會有些許駝背的現象,談話時感覺神情有些緊張。因此,我讓她利用瑜珈磚及枕等輔具,找到一個背部有支撐且她能感到較為舒適、放鬆的坐姿,並引導她做一些身體的感覺掃瞄及呼吸練習,讓她能對身體及環境較為安心,同時嘗試放鬆自己的身心。在評估過程中,我發現凱蒂非常害怕移動她的腰部,所以每個動作她都非常小心翼翼地進行,而她能夠移動的範圍也相當小。據她表示,只要每次她稍不注意,腰部就會感到不適,所以平時她做每一個動作時,都很小心自己的腰部。
經過幾次的課程,我發現凱蒂的身體缺乏了力量與彈性,或許與她不敢去活動身體有關。過程中,她也時常帶著擔憂的語氣詢問我,我們要練習的這個動作會不會讓她受傷?她現在的狀況會不會負荷不了?我能夠理解,長期的腰部困擾讓她變得對自己的身體缺乏了信心,也害怕再傷害到自己。我告訴她,嘗試在每一個練習之中仔細去觀察身體的感覺,同時緩慢、漸進地練習即可,如果她覺得不安全,隨時可以停止,讓她嘗試從過度注意心裡擔憂的狀態,轉移到對身體感覺的觀察上多一點。
很多時候,我們會對自己太過沒有信心,不管是身體或是能力都一樣,其實身體的生命力是非常強韌,就算是受過傷的身體,肌肉常常也並非如我們想像中的虛弱,過度的擔心及保護,有時反而可能造成不良的後果。很多人以為受過傷或有病變的部位我們就應該多給予保護,並盡可能不要讓那些部位受力。但事實上,我們必須要適度地鍛鍊及調整它們,從身體訓練原則的角度來看,適度的超負荷練習,才能夠增強身體的素質,讓身體回復應有的功能,甚至在心理層面也是一樣的。當然,建議在有專業人員協助的情況下進行,才能確保訓練過程的安全及適切性。
【延伸閱讀】
● 瑜伽療癒的身心復健科學
https://bit.ly/2FExlib
【延伸學習】
● 「自我肌筋膜與疼痛照護」療癒球課程
https://pse.is/EF4KJ
●  2019 「疼痛照護瑜珈」國際認證師資培訓
https://goo.gl/fKt6Pv
● 「瑜珈與心理健康照護技巧」研習課程
https://pse.is/F7XKN
【常態課程】
●  Yoga Kafe 瑜珈 ‧ 療癒 ‧ 空間
https://goo.gl/XWRLkQ
Photo by Cerys Lowe on Unsplash
〔文章歡迎分享,但請尊重智慧財產權,註明出處。〕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25 新典範瑜珈 RYT 200 師資培訓課程(2025/9/25)

呼吸練習引導的藝術 (Ⅰ)

2025 新典範瑜珈 ‧ 沉浸式 RYT 200 師資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