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者的瑜珈療癒 - 神經科學觀點
失眠是世界上最常見的睡眠障礙,也是第三大最常見的健康主訴問題(前兩名分別是疼痛和頭痛),研究統計發現現代人的睡眠比 100 年前少了近 20%,更有超過 30% 的人口有失眠困擾,有一半以上的美國人由於壓力或焦慮而失眠,大約有 1000 萬人使用處方安眠藥。
失眠可分為原發性失眠(Primary insomnia)及次發性失眠(Secondary insomnia)。原發性失眠通常在一段時間內發展,不是其他醫學、情緒或精神疾病的伴隨症狀,通常與壓力、焦慮或憂鬱有關;次發性失眠則是先前存在的醫學、情緒問題的症狀或副作用,例如:心血管疾病、慢性疼痛、哮喘、更年期、泌尿相關疾病,也可能是感冒、鼻竇炎、哮喘等藥物的副作用,或是咖啡因、尼古丁及酒精的過量使用,超過 80% 的失眠患者是屬於次發性失眠,運用睡眠管理、瑜珈和一些天然營養補充品可能會有所幫助。
由於缺乏優質的睡眠,大腦沒有足夠的時間進入快速眼動期和深度睡眠狀態,這會形成一種惡性循環,若無法打破這樣的循環,失眠狀況可能會加劇,或衍生更多健康問題。失眠者常見的狀況包含以下幾類:
● 自律神經系統失調:神經系統趨向交感神經應激反應。
● 壓力荷爾蒙濃度升高:身心均承受壓力,是像即將發生令人恐懼的事件一樣,導致壓力荷爾蒙濃度升高,血壓、心跳加快。
● 大腦杏仁核引起的情緒障礙:杏仁核也是產生壓力反應的一種器官,可激活交感神經系統。杏仁核的敏感性是失眠的關鍵,因為它可能由於情緒困擾而直接導致失眠,或是由於其他原因引起失眠情況加劇。
● 前額葉皮質過度活躍引起的認知障礙:前額葉皮質是大腦處理認知的部分,需要注意的重點是,思想模式的迅速變化可能會造成焦慮。
而瑜珈的練習不僅有助於減輕症狀,更有機會解決問題根源,可緩解壓力、改善生理和情緒狀態。但須留意並沒有絕對的瑜珈動作或序列可以改善失眠問題,因為這是一個高度個別化的症狀,需要將所有因素都納入一起評估。
一般來說,以下幾種方式有助於改善失眠:
● 肌肉放鬆:人體會覺察肌肉的張力,如下頜、頸、肩膀、胸、腹和下背部,大腦會將過大的肌肉張力解釋為你處於不安全狀態,需要警戒以面對危險,而緊繃的肌肉也會激活杏仁核。適當的瑜珈練習可以消除這些肌肉的緊張感,並向大腦發送放鬆信號,從而產生安全感,杏仁核也會平靜下來。
● 輕度運動:輕緩的瑜珈動作或運動有助於代謝血液中多餘的腎上腺素,並促進血清素分泌,這是一種能穩定情緒、增加喜悅和幸福感的關鍵神經遞質。不過建議失眠者在早晨進行這些活動,因為晚上進行鍛鍊可能會刺激神經系統,而神經系統實際上需要在睡覺前平靜下來。
● 神經反射激活:不同的瑜珈動作會激活各種神經反射,例如感壓反射(baro-reflex)和眼迷走反射(Ocular-vagal reflex)。這些動作有助於刺激自律神經系統啟動放鬆反應,使前額葉皮質中的思緒平靜下來,舒緩躁動的杏仁核,帶來情緒的平衡。
● 橫隔膜呼吸:橫隔膜呼吸能帶來快速且正向的精神狀態改變,它的作用比任何抗憂鬱類藥物都要快得多。請記住身體、呼吸和精神之間的聯繫,具恢復性的瑜珈動作可促進深層的橫隔膜呼吸,還可以使頭腦放鬆、神經系統平靜,並降低壓力荷爾蒙的濃度,如:皮質醇、腎上腺素和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
● 腸腦軸(gut-brain axis)健康促進:胃腸道與大腦之間存在雙向通信系統,這稱為腸腦軸。許多神經科學研究結果顯示,腸道菌群的組成受情緒和生理壓力的影響,而且微生物群的組成會影響各種神經系統活動,例如:壓力反應、行為和情緒。關於瑜珈動作對腸腦軸健康影響的科學證據尚未建立,但專注於骨盆、腹部區域的瑜珈動作,有改善情緒、營造正向態度,並帶來情緒平衡的作用。
不過,要提醒大家的是,在進行此類瑜珈療癒方法之前,請務必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以確定相關的健康狀況問題,並建議在經驗豐富的瑜珈療癒師指導下進行。
【推薦閱讀】



【相關課程】


【更多文章】
Reference:
1. Anand Kekre. (2020). YOGA THERAPY FOR INSOMNIA – BASED ON NEUROSCIENCE UNDERSTANDING. Retrieved from https://yogchikitsa.com/yoga-therapy-insomnia-based....../
2. Anand Kekre. (2020). UNDERSTANDING INSOMNIA FROM A NEUROSCIENCE PERSPECTIVE. Retrieved from https://yogchikitsa.com/understanding-insomnia....../
Photo by Damir Spanic on Unsplash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