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珈可作為減少身體調適負荷的補充療法


近期由義大利及阿根廷學者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出:「身體活動和瑜珈練習可能作為減少憂鬱症和焦慮症中身體調適負荷(Allostatic Load)的補充療法。」

當人們承受慢性壓力時,會產生身體調適負荷現象,初期因壓力荷爾蒙和發炎反應相關的细胞因子過度反應,會影響細胞正常活動,進而致使代謝、心血管、免疫系統失調,最終可能會導致臨床疾病。
慢性壓力對於腦神經可塑性具有負面影響,尤其對海馬迴的影響甚鉅。有一些證據顯示,基於身體活動和瑜珈練習的非藥物干預可能為憂鬱症和焦慮症的傳統療法(抗憂鬱劑和苯二氮平類藥物)增加協同作用,減輕慢性壓力的負面影響。
慢性壓力會對成年人海馬迴產生結構及功能上的不良影響,導致新神經元生成能力下降。針對重度憂鬱者患者的核磁共振研究已獲得一致的結果,此類患者的海馬迴體積明顯變小,而海馬迴與人類短期記憶、長期記憶,及空間定位的能力有關,在大家較熟知的阿茲海默症中,海馬迴就是首先受損的區域,表現的症狀即為記憶力衰退和方向知覺的喪失。
根據對囓齒動物的許多實驗研究顯示,身體活動能促進海馬迴的神經可塑性及生長,抵消慢性壓力對大腦的負面影響。有氧運動可有效刺激成人海馬迴神經,使新生細胞有更高的生成率和存活率。此外,在運動後,海馬迴神經中的突觸可塑性更高,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為大腦非常需要的營養蛋白質)也更高。
而不同類型的身體活動(伸展運動、休閒體育活動、舞蹈、瑜珈)也與較低的憂鬱症和焦慮症患病率有關;有研究指出瑜珈練習對孕婦的憂鬱和焦慮症狀有積極的作用,也能改善精神疾病住院患者的情緒狀態,並對重度憂鬱症患者產生有益的功效。
一個完善的減壓計畫已發展出一種將「身體覺知」、「瑜珈體式」和「正念冥想」相結合的方式,並已被臨床醫生推薦為一種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減輕各種患者的壓力、焦慮和沮喪感,提高生活品質和幸福感。
儘管對於瑜珈練習能有效減輕憂鬱和焦慮症狀所涉及的神經生理機制尚未完全被闡明,但神經影像研究顯示,瑜珈練習期間海馬迴會被激活。此外,在經驗豐富的瑜珈練習者中發現,他們的海馬迴體積明顯增加,不同大腦區域較高的體積測量值也與瑜珈練習的年資呈正相關。
統整以上所有的研究結論,如果我們能時常練習身體覺知、正念冥想,並結合適當的瑜珈體位法練習,可能會有較高的機率去減少慢性壓力所產生的負面影響,改善憂鬱、焦慮等症狀,降低阿茲海默症的發生率。
【相關閱讀】
📖 瑜伽療癒的身心復健科學
📖 給瑜伽.健身.治療師的筋膜解析書
📖 瑜伽手印大全:108 種療癒手印圖解+引導式冥想
【更多文章】
【相關課程】
🧘‍♀️ 給瑜珈人的筋膜解析與實作工作坊(高雄場)
Reference:
Gianluca Serafini. (2020). Reducing Allostatic Load in Depression and Anxiety Disorders: Physical Activity and Yoga Practice as Add-On Therapies. Retrieved from https://www.frontiersin.org/....../10.3389/fpsyt.2020.00501/
Photo by Conscious Design on Unsplash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25 新典範瑜珈 RYT 200 師資培訓課程(2025/9/25)

呼吸練習引導的藝術 (Ⅰ)

2025 新典範瑜珈 ‧ 沉浸式 RYT 200 師資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