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珈練習與核心思想的矛盾(Ⅰ)
前一陣子在社群平台上,看見了一則鼓勵人們可以趁著防疫期間在家練成劈腿的分享,我不禁思索著這是出自於什麼樣的心念,讓該分享者想要進行這樣的號召與鼓吹。
在過去幾年裡,瑜珈已經成為家喻戶曉且被視為可減輕壓力、改善疼痛的活動,也成為提升靈活度及健身運動的替代品。2012 年至 2016 年間,練習瑜珈的美國人數增加了一倍,研究估計 2016 年有 3600 萬的美國人練習瑜珈,當然今日的瑜珈練習人數更不僅於此,而臺灣也有相當龐大的瑜珈練習人口。
然而,雖然人們因為以溫和與療癒而著稱的瑜珈而開始練習,但許多瑜珈老師和學員卻因為練習而受傷。發表在《運動醫學外科期刊 (Orthopedic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上的一項流行病學研究觀察到,2001 年至 2014 年間,醫院急診報告了 29,590 例與瑜珈相關的傷害,軀幹是最常受傷的部位,扭傷和拉傷佔受傷人數的 45%,而 65 歲以上族群的受傷人數最多。這是相當值得注意的一點,因為 50 歲以上的瑜珈練習人數在 2012 年至 2016 年間增加了兩倍。
那麼造成此現象的原因究竟為何?為什麼強調正念覺察、尊重個人獨特性、臣服於當下的瑜珈練習,卻發生了如此多的受傷案例?資深瑜珈教師,同時也是《瑜珈解構》與《皮拉提斯解構》作者 Trina Altman 指出,這可能來自於「競爭文化」及「生物力學的錯誤提示」,也可能是瑜珈練習與其核心思想的矛盾現象所致。
雖然許多瑜珈教學者都會在言語上鼓勵學員無須追求體位法,但事實上他們卻在社群媒體上不斷展現高難度的體位法,也在教學中有意無意地鼓勵或協助學員進入近乎極限的體位法,甚至對能練習高難度體位法的學員特別關愛及讚賞。在無形之中,這便是在間接鼓吹競爭文化,學員必須努力往高難度體位法邁進,才能得到更多的認可,或代表自己才是個 “認真” 和 “優秀” 的瑜珈練習者。
此外,社會的價值觀與不了解瑜珈的人們,也會將競爭文化加諸於瑜珈練習者身上。你可能就被詢問過:「你練習瑜珈這麼久,應該會劈腿吧?」無法劈腿的人們可能會因為這類的言語而感到羞愧、被否定和嘲笑,也可能因為好強和不服輸的心態而更努力想要練成劈腿,商業機制便因此衍生出各式各樣的 “專班” 課程,例如:劈腿專班、倒立專班、後彎專班……等,繼續在暗地裡助長著競爭文化!
我們就暫以劈腿為例,如果瑜珈的核心思想是促進身心健康,提升整體的狀態與和諧、從人世的苦難中超脫,或是其附加價值為改善下背痛、減輕壓力…..等,那麼練成劈腿能協助一個人獲得這些益處嗎?
事實上,練成劈腿不代表你的身體會變得比較健康!
練成劈腿不代表你就比較能超脫人世間的苦難!
練成劈腿也不代表你的下背疼痛困擾會因此改善!
練成劈腿更不代表你的壓力因應能力會變得比較好!
那麼你究竟為了什麼而練習或教導劈腿?這或許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當然,對於某些人而言,這些能力是他們需要具備,也對他們是有所助益的,可能是為了藝術、表演或是職業,譬如:芭蕾舞者、馬戲團表演者、體操選手等,但我想這應該不包含大多數的瑜珈教學與練習者。
其實,如果體位法的練習是符合生理、解剖、生物力學、心理……等人體天生的運作原則,適度地練習倒立、後彎和提升柔軟度對人體是有助益的,而這便與 Trina Altman 提到的瑜珈教學中「生物力學的錯誤提示」有很大的關連,我們會試著在下篇文章中繼續探討這個議題,但請記得:別讓競爭文化主導了你的瑜珈教學與練習!
【相關閱讀】
📖 給瑜伽.健身.治療師的筋膜解析書
📖 瑜伽療癒的身心復健科學
【相關課程】
🧘♀️ 給瑜珈人的筋膜解析與實作工作坊
🧘♀️ 給瑜珈人的「肌能系貼紮」技巧實務工作坊
【更多文章】
Reference:
SHUT UP & YOGA. (2021). READ A CHAPTER FROM YOGA DECONSTRUCTED: MOVEMENT SCIENCE PRINCIPLES FOR TEACHING BY TRINA ALTMAN. Retrieved from https://shutupandyoga.com/read-a-chapter-from-yoga....../
Photo by Conscious Design on Unsplash
#瑜珈癒癒 #瑜珈療癒師 #瑜珈 #瑜伽 #健康照護 #YogaTherapy #YogaTherapist #Yoga #HealthCare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