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珈練習與核心思想的矛盾(Ⅱ)
在開始探討第二個部分之前,我想針對前一篇文章引起的熱議,提出一些個人看法與提醒,我們必須了解 “人” 與 “瑜珈” 都是多層次、多面向,而且是錯綜複雜的,許多探討與解析都很難以全面性的角度來完整論述 “人” 這件事。
同樣的,這兩篇文章只是嘗試從「競爭文化」及「生物力學錯誤提示」的角度來探討瑜珈練習,如同 Trina Altman 所言,這些都是 “可能” 的影響因素,並不代表每一個人都是如此,你也不需要非得認同這樣的論述,因為這個世界原本就是多元的,但請不要忘記確實有許多人經歷了前一篇文章中所描述的情況,否則就不會有那麼多人表達認同了。
就如同我常與周遭朋友分享的,每個人都擁有各自選擇的權利,我們每天都在生活中、瑜珈練習中做出許多不同的選擇,沒有任何選擇是絕對好或不好的,只是我們必須學習對自己的選擇及產生的結果負責;對於瑜珈傳遞者而言,也必須學習對相信我們、跟隨我們練習的人們負責!
在「生物力學的錯誤提示」方面,我會把瑜珈的核心思想擴展到所有人體的運作概念與原則,原因在於如果瑜珈練習是以促進身心健康為其宗旨之一,那麼符合身心健康促進的原則,便是其核心思想的延伸。
《瑜珈生物力學》作者 Jules Mitchell 在她的書中提到:「瑜珈,無疑是一種以口耳相傳為主的口述傳統,特別容易受到邏輯謬論、直覺和錯誤推理的影響。 關於瑜珈所被分享、流傳的錯誤資訊而發展出的根深蒂固概念,以及對於自己所學知識是否願意摒除舊觀念的意願,對於改變當代西方以教授動作為主的瑜珈走向是非常關鍵的。」
的確,在瑜珈領域的學習中,人們多從師資培訓、工作坊、課堂裡獲取資訊,較少針對其中傳遞的內容進行思辨與驗證,包括我自己早期的學習也是如此。其中一個可能因素當然也是解剖學、肌動學、生物力學……等學科並不是那麼平易近人,何況還有各種的內、外在因素需要兼顧及影響。
我們試著從扭轉三角式 (Parivrtta Trikonasana) 來進行探討。在有些課堂中,老師會在練習扭轉三角式時引導,要保持兩側骨盆水平及穩定,並進行軀幹及頭頸部的扭轉。這在我們要練習骨盆以上部位的扭轉控制、骨盆的穩定及覺察並沒有問題,但若是發生在要進行深度扭轉時,可能就會產生一些問題。
從肌肉動力和生物力學的角度來看,人若要產生大角度的扭轉,必須從足部、踝、膝、髖關節、骨盆及脊椎同時產生動作,如果我們固定了雙腳與骨盆,其他部位勢必將產生代償,可能會讓某些關節超出它可以負荷的轉動角度,也會在動作時增加可能造成傷害應力,譬如:腰椎與薦椎的連結處、腰椎與胸椎的連結處,這些部位也是臨床常見病變的發生位置,包括:椎間盤突出、神經壓迫、骨刺、椎體脫位……等。
或許有人會感到疑惑,那為什麼我這樣練習並沒有感受到不適呢?可能的原因之一為:這是一種慢性的累積與耗損。就像常見的膝蓋退化性關節炎一樣,耗損可能是長期累積而來的,人們在數十年間並沒有特別感受到膝蓋不適,直到某天身體再也承受不了,他們就突然感到疼痛,即使沒有特別遭受什麼樣的外力撞擊和傷害。另外,在練習過程沒有感受到不適,也可能是 “神經性適應” 或 “感覺適應” 導致,但我想這就留待往後有機會再與大家一起探討,我也相當鼓勵大家能自己去進行了解。
關於「生物力學的錯誤提示」,其實還有很多部分時常出現在瑜珈課堂中,請恕我無法在此為大家一一詳述。不過我想如果大家願意嘗試多去了解瑜珈與身心健康的核心思想,並時常檢視是否存在著歧異的矛盾點,就能將自己的瑜珈練習與教學掌握得越來越適切了。
【相關閱讀】
📖 瑜伽療癒的身心復健科學
📖 肌筋膜健身全書
【近期課程】
🧘♀️ 給瑜珈人的筋膜解析與實作工作坊
🧘♀️ 給瑜珈人的「肌能系貼紮」技巧實務工作坊
Reference:
SHUT UP & YOGA. (2021). READ A CHAPTER FROM YOGA DECONSTRUCTED: MOVEMENT SCIENCE PRINCIPLES FOR TEACHING BY TRINA ALTMAN. Retrieved from https://shutupandyoga.com/read-a-chapter-from-yoga....../
Photo by Alex Shaw on Unsplash
#瑜珈癒癒 #瑜珈療癒師 #瑜珈 #瑜伽 #健康照護 #YogaTherapy #YogaTherapist #Yoga #HealthCare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