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在糾結瑜珈體位法的 “正確” 動作嗎?
我想一定有很多瑜珈及運動相關指導者常被學員詢問:「我的動作正確嗎?」如果你是一位瑜珈練習者,是不是也會常疑惑著:我的動作標準嗎?正確嗎?下犬式這樣做對嗎?
其實這是一個很大且很難回答的議題,因為我們很難用 “正確” 與 “錯誤” 這樣的二分法來解析一個動作。人是一種有機體而非機器,動作是多元且複合的,但因為某些歷史脈絡的發展,過去人們常常以類似機械的模式來解析人的動作,這很容易造成人們對身體和動作的狹隘觀念,而這也是近年來許多專家學者正在努力破除的迷思。
人的動作是否合宜,應該取決於外在環境因素與目的性而定,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如果我們想站穩(目的)在傾斜的岩石(外在環境)上,那我們的足部絕對不會是水平的,兩腳負荷的身體重量可能也不均等,腳尖的方向也會依岩石的走向而有所不同,加上每個人的身體結構不同,即使兩個人站在相同的岩石及相同的位置上,他們所呈現的適宜動作可能看起來很不相同,但我們不能僅就外觀或是一些機械化的原則來評判他們的動作是正確或是錯誤的。
在瑜珈課堂中,有時老師會請我們在四足跪姿,手掌及中指朝向正前方,膝蓋朝向正前方,兩條小腿保持平行。當然這是一個人體可以執行的動作,但如果我們的目的是要促進身體的功能性發展,並考量各個關節的中軸化,那我們會將手掌稍微向內轉,髖關節也會微微外旋,即雙手手掌會呈內八,雙腳會呈外八字形,這會是人體較穩定且各肌群施力協調的姿勢,大家也可以很容易在嬰兒的爬行動作中觀察到這樣的姿態。
因此我在課堂中,會依據當天想邀請學員嘗試練習的目的,而去調整體位法的動作引導,所以下犬式可能是手掌朝向正前方,也可能是朝內轉或外轉的,重點是動作過程中,學員能否有意識並依據身體感覺回饋做出適當的調整,讓身體穩定及各肌群協調運作。
所以我不會去界定什麼是四足跪姿、下犬式或其他任何體位法的 “標準” 或 “正確” 動作為何,而是從目的、個別身體架構及感受去進行思考與引導。我也鼓勵大家可以放下對於標準與正確的糾結,避免讓自己受到制式化和狹隘化的想法綑綁,這會對身體的健康促進產生更多的效益。
但這並不代表你如何練習動作都是合宜且有實質助益的,依然會有一些人體運作的指引與原則需要去依循,如果我們能以合乎人體運作原則、當下目的、環境及個人獨特性等部分來作考量,瑜珈體位法的練習將可以更加寬廣、更有創意,並更貼近於生活!
【推薦閱讀】
📖 基礎肌動學
📖 麥克波羅伊功能性訓練聖經
【更多文章】
Photo by Picsea on Unsplash
#瑜珈癒癒 #瑜珈療癒師 #瑜珈 #瑜伽 #健康照護 #YogaTherapy #YogaTherapist #Yoga #HealthCare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