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礙你走出舒適圈的是 “擔憂” 嗎?
不管是瑜珈老師也好,練習者也好,總會面臨是否要走出舒適圈的抉擇!
在每次培訓師資或帶領工作坊的過程中,總會聽見學員們提到改變教學方式的疑慮和擔憂,因為他們原本的教學方式,可能已經被學生們喜愛及習慣,因而擔心如果突然改變了教學風格,是否會不被學生們接受,甚至不再喜愛!
傳統的瑜珈練習和教學方式,確實與偏向 “瑜珈療癒 (Yoga Therapy) ” 取向的練習方式有相當顯著的不同,因為當今的瑜珈療癒融合了更多關於 “人” 這個獨特生物體的科學原理。
譬如說,為了促進一個人的自我成長與選擇能力,我們會避免制式化及過度明確的單一口令引導,而會讓練習者依據自己的身心狀態,在安全的範圍內選擇動作的角度和停留時間。因此,就不會有動作應該到什麼樣的角度,或應該停留幾個呼吸的指令。
對於老師而言,用以往慣用的方式教學,既是熟練又較為輕鬆,而且也不需面對舊有學生可能產生的困惑或質疑;但如果要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就必須走出早已習慣的舒適圈,重新練習口令的引導方式,也可能會面臨學生們的諸多反應,所以有許多人會因此而感到卻步。
對於瑜珈練習者也是一樣,要打破自己長年的練習模式,甚至是認知或信仰,會是一件相當不舒服的事情,因為它代表的是一種 “破壞”,會讓內心充滿了衝突與矛盾,以及許多的不確定感。
就我所知,有很多人是認同瑜珈療癒背後的理念和方法的,因為他們本身在培訓時的體驗,確實讓他們感受到更為豐富的身心助益,但是擔憂和慣性卻阻擋住自我改變的去路,甚至讓他們在還沒有嘗試之前就先卻步了。
我覺得這是相當可惜的一件事,因為明明自己在認知上和實際體驗上都已有所收穫,卻因為過多的顧慮而止步,那就失去了讓自己和學生走出舒適圈的機會。更何況,瑜珈原本就包含了 “破除習慣” 的意涵,人的身心會不斷隨著年齡及所遭遇的事件而改變,如果我們的思想和行為沒有跟上腳步,經年累月下來,可能會產生越來越多的衝突和健康問題。
當然,不管是教學或自我練習,我並不鼓勵突如其來的大轉變,那的確會讓自己和他人產生過大的衝擊。但是如果我們能每次改變一小部分,不僅能減少因改變而產生的焦慮感,也能給予自己更多的信心與勇氣,面對走出舒適圈時可能遭逢的情況,而這同樣也適用於人生中的各種不同情境。
面臨變動的情境,會感到擔憂是再正常不過的情緒反應,不過 “擔憂” 對我而言,反而是提醒我要做更仔細的思考和規劃。我認為情緒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斷逃避面對自己和他人,讓自己一直躲在那充滿假象的舒適圈中。
待在舒適圈內,雖然能讓人少去面對改變而產生的焦慮和擔憂,但不代表你在那裡頭是健康且充滿喜悅的!
【推薦課程】
🧘♀️ 進階體式的解析與優化:手平衡
https://reurl.cc/RbkLer
【推薦閱讀】
📖 瑜伽療癒的身心復健科學
https://bit.ly/3kQBssM
📖 瑜伽練習者求生指南
https://bit.ly/3yKuUAN
📖 日變節律
https://bit.ly/3owIHtw
【其他文章】
#瑜珈療癒 #瑜珈療癒師 #身心療癒 #身心健康 #瑜珈 #瑜伽 #療癒 #神經科學 #健康照護 #YogaTherapy #YogaTherapist #Yoga #NeuroScience #HealthCare #Wellness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