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許自己感到恐懼,因為這將為我們帶來希望
早上醒來,為自己沖煮咖啡時,回想起自武漢肺炎疫情爆發以來自己的心情變化,雖然情緒的起伏沒有太多,但仍然感受得到自己緊張、擔憂和煩躁等情緒,不過我知道會有這些情緒都是正常的,讓自己感受這些情緒也不會發生任何不好的事情。
美國司法資源協會創傷與體現中心主任 David Emerson 曾提到,如果我們能夠傾聽自己的身體,辨識出經歷其中的情緒或不舒服的感覺,就越能有能力做出調整來減輕身體的不適,重建安全感、選擇感與自我掌握感。
很多時候,我們並不允許自己悲傷、恐懼、表現脆弱,但事實上表露這些情緒是完全沒有問題的。經歷巨變的天災人禍,你應該感到恐懼,因為這是人與生俱來的保護和壓力釋放機制,否認或故作堅強並不會為我們帶來太多好處,可能反而會帶給自己更多的痛苦。
人過度焦慮和恐懼的原因之一,除了無法辨識及接受自己的情緒感受外,另一個原因可能是讓自己的生活變成以疫情為中心,繞著疫情而打轉,這都會讓人因為失去了掌控感,而造成更大的情緒波動。
然而,人應該以自我的「中心」來運行,這裡的中心指的是生理、身體、心理或情緒上的,而非外在無法控制的環境,如果能讓自己回歸中心,我們將擁有更強大的力量來掌握生活,我們可以為自己做出更多守護健康的適切行動,而非情緒性地搶購、囤積物資,或許你會發現當自己做了這些情緒性行為後,不安與恐懼並沒有因此而減輕。
我很喜歡美國作家 Megan Griffith 針對疫情分享的一段心情寫照,她說道:這一切終將結束,我無法說在此之前會有多少損失產生,或何時將會結束,但令人欣慰的是,沒有任何事物是會永遠持續下去的!
願大家平安健康。
【相關閱讀】
【相關課程】
Photo by Tuva Mathilde Løland on Unsplash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