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做的健康照護真的夠積極、完整了嗎?
前幾天,朋友跟我分享了一篇醫療保健的文章,我好奇地問:為什麼想分享這篇文章給我?原來,那篇文章是同事分享給他的,朋友除了想詢問我對內容的看法之外,也想聽聽我對他同事的狀況是否能提供任何建議。
他告訴我,同事每天都感到下背疼痛,看了那篇文章後,他認為自己的狀況一定就如同文章裡所寫的那樣,背部筋膜一直處於發炎的狀態,所以才會時常感到疼痛,應該去做一些有關筋膜的處理與照護。
暫且不論筋膜狀況是否真如他所想的那樣,但至少他有了這樣的發現和動機,也願意去尋求相關的醫療與協助,我們必須對願意開始進行自我健康照護的人們表達支持與敬意。
我接續詢問了有關朋友同事平常的工作、行事模式及個性等情形,他告訴我他的同事是一位能力相當強的人,做事十分專注,常常一開始工作就可以全力投入數個小時不需要休息,但他也表露自己的工作壓力相當大,沒有時間好好放鬆,睡眠品質也不太好,經常作夢連連。
這幾天我也在社區群組中看見有人在詢問睡眠醫學中心的事情,希望能改善睡眠問題。不管是身體疼痛問題或睡眠困擾,我都相當鼓勵人們去尋求醫學的檢查與協助,畢竟有時候這些症狀是重大身心問題的徵象(如心臟病、癌症、重度憂鬱症等),我們可能需要立即的醫療協助。
但不論是否有重大身心傷病,我們必須思索,對自己所做的健康和復原照護行動真的夠積極、完整了嗎?有人會告訴我,他很積極地去接受治療,也時常去尋求不同的方法,來試圖改善自己的狀況,但通常這些方式都是「被動」地接受療程。
從瑜珈療癒的角度看來,一個人的健康狀況會受到環境因素、社交因素、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及精神因素所影響(事實上人就是如此),如長期處於高壓或憂鬱的人,時常會導致「纖維肌痛症」。如果我們只積極從生理層面處理纖維肌痛症的問題,其實很難產生長遠及完善的結果,必須從整個生活型態、壓力管理、生理介入.....等做全面性的調整與照護。
雖然這聽起來是工程浩大的一件事,但只要每天嘗試為自己做一點改變,安排幾分鐘的時間放鬆、從事一些運動、留意飲食的均衡、微調一些生活作息,慢慢地它會累積成巨大的轉變,身心的健康也會獲得實質的改善,並能讓自己擁有更多的生活主導權。
我們都希望能健健康康、快快樂樂地與親人共度一生,那是再珍貴不過,也無法以金錢及醫療換取的幸福。過去的醫療很少教導我們主動為自己做些什麼,但現在有很多不同的觀念與方法,能讓我們在被動接受醫療協助的同時,也能自我改善其他層面的健康狀況,來輔助及提升醫療的成效,而這就是全人健康照護及瑜珈療癒的真義。
【相關閱讀】
【更多文章】
Photo by Curtis MacNewton on Unsplash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