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1月, 2019的文章

我可以不勇敢嗎?

圖片
我可以不勇敢嗎? “是的,你可以。”我這樣回答個案。 長久以來,幾乎每個文化,每一個勵志的故事,都不斷地告 訴我們必須勇敢,必須隱藏自己脆弱的一面,去面對人生的 遭遇。的確,在某些情況下,勇敢能讓我們突破困境,開創 人生的新篇章。 但,人生不總是如此,隱藏脆弱並非在任何情境下都適切。 如果有人問我,在學習瑜珈療癒的過程中,我得到的最大啟 發和收穫是什麼?我會告訴你,我學會了展現自己的脆弱與 不勇敢。因為願意坦承自己的脆弱,我得到了人生中一直欠 缺的支持與協助,我得到了理解和關愛,也讓我明白人生不 需要總是獨自承擔所有的苦難。 曾經有人熱淚盈眶地告訴我,能夠被另一個人支持、協助及 陪伴,是一件無比美好的事情,也讓他重新獲得了面對生活 的力量。很多時候,並不是沒有人願意了解我們、支持我們 ,而是別人不知道我們需要,是我們自己將門關了起來,不 願意承認自己並不勇敢。 展現脆弱並不是一件羞愧的事情,它能讓我們與周遭的人們 產生新的流動,它能讓我們的心得到溫暖與支持,它也能讓 我們再次充滿勇氣去面對人生的困苦病痛。 允許自己不勇敢吧!會有人願意接納脆弱的你,並陪著你一 路走下去。 【相關閱讀】 📖  瑜珈療癒的身心復健科學 http://bit.ly/2os7AJD Photo by Gokil on Unsplash

身心轉化療法 – 浴火鳳凰瑜珈療癒

圖片
在過去的 9 天裡,有四十多位學員分別完成了源自於美國的  Phoenix Rising Yoga Therapy  浴火鳳凰瑜珈療癒 Level 1和 Level 2 師資培訓課程(合格瑜珈療癒師至少需完成 Level 3 培訓課程)。 坦白說,如果你不曾實際體驗,將很難了解它深入人心的強大轉化力量,許多學員在過程中看見了深藏於內心,甚至是幾乎被掩埋於潛意識中的傷痛經驗;也有許多學員因為被支持與自我接納流下了喜悅了眼淚……。 在我還沒開始從事這項工作前,很難想像生活在這個社會上的人們,竟然有如此多的痛楚與傷痛需要被撫平,也不了解人們有多麼渴望被支持、接納與包容,但很高興我看見了,也很感恩它改變我的生命,讓我可以陪伴更多的人們走過那段對自己釋懷的療癒之路。 Phoenix Rising Yoga Therapy 浴火鳳凰瑜珈療癒並不是一種玄學、靈性或神秘療法,而是扎扎實實立基於心理學、神經科學及身心科學的瑜珈療癒方法,它能夠協助遭遇創傷、憂鬱、人生重大變故、婚姻及家庭關係觸礁的人們,再次勇敢地邁向人生的道路,像浴火鳳凰般重新開展絢爛的生活。 期盼未來臺灣能有越來越多的浴火鳳凰瑜珈療癒師產生,一起投入這個充滿愛與慈悲的志業,也願世上的眾生都能得其所哉,並以得走出苦難,擁抱美麗的人生。 (照片為 Phoenix Rising Yoga Therapy 浴火鳳凰瑜珈療癒日本籍講師 Toshiro Miura 的示範教學,期待明年 4 月老師即將帶來的 Kripalu Yoga 身心賦權工作坊。) 【相關閱讀】 📖  瑜珈療癒的身心復健科學 http://bit.ly/2os7AJD 📖  當身體說不的時候 http://bit.ly/34ZXTCq

瑜珈真的能「轉化」我們的生命嗎?

圖片
可能有些朋友會相當肯定地回答我;也有可能你練習了許久的瑜珈,卻根本不曉得我在說些什麼! 這些日子我正在擔任  Phoenix Rising Yoga Therapy  瑜珈療癒師資培訓課程的助教,老師在上課中說道,收攝感官(Pratyahara)是通往內在覺醒與轉化的一扇門,但卻可能是瑜珈練習者最不擅長的一環。 很多人以為去留意身體的感覺就是收攝感官,但也許我們只能將它稱之為收攝感官的一部份。舉例來說,有些瑜珈練習者會將自己帶到有伸展感覺或是肌肉酸痛的位置,讓自己去感受那些知覺,但卻無法覺察到其他正在身體及心裡發生的事情,而這樣的練習方式,是很難促使真正的轉化發生。 收攝感官需要對自己有相當多的允許,包含允許某些不舒服的感覺、情緒自然發生,而不去阻擋,這樣我們才有機會看見禁錮在內心深處的事件,並讓它產生流動。如果我們無法看見這些在心裡深處的癥結點,我們又如何能與它們和解,並開始轉化自己的生命呢? 許多人告訴我,他們能在瑜珈練習中感到平靜,但在生活中依然承受了許多糾結、煎熬和痛苦,即使他們相當賣力地練習瑜珈。究竟他們欠缺了什麼,以致無法化解那些生命中的苦難?一個可能的原因就是他們尚未打開「收攝感官」那道門。 當代瑜珈過度著重身體鍛鍊的傾向,雖然能讓人們強化身體素質(如果適當練習的話),但也很容易讓人們忽略了其他的部分,導致通往療癒的大門難以被開啟。瑜珈能幫助我們的其實非常多,甚至可以扭轉人的一生,只要我們願意敞開心門。當然在過程中我們會需要他人的協助,適時地把自己交出去並信任他人,也是創造流動和轉化的重要關鍵之一,對於許多人來說,這可能也是一個需要好好學習的課題。 【延伸閱讀】 🌅  瑜珈療癒的身心復健科學 http://bit.ly/2os7AJD 🌅  當身體說不的時候 http://bit.ly/34ZXTCq

疼痛時,應該繼續運動嗎?

圖片
🔍  你的疼痛是否一直使你無法依照自己的意願運動? 🔍  你是否想知道自己能否再次自由運動而沒有疼痛? 🔍  你是否因缺乏進步而感到倦怠和沮喪? 🔍  你是否嘗試了所有可以想到的方法,但效果卻十分微小?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疼痛是非常可怕的經歷。對未知事物的恐懼可能會使疼痛中的人們失望,並可能發現自己在想:“我在疼痛時運動,會受到更大的傷害嗎?” 好消息是,即使我們正經歷使人衰弱的疼痛,我們的身體也喜歡運動。有時,只是需要找到對你有用並適合自己的方法。 很多時候疼痛並不意味著你已經損傷。通常,疼痛是更準確地顯示著你的神經系統處於高度戒備狀態,許多人認為疼痛意味著某些東西損壞,並需要 “修復”,但人體通常能在沒有任何幫助的情況下,修復損傷的部分。 你可能會發現疼痛每天都在變化,這是身體神奇的運作方式,可以鍛鍊神經系統,使自己能夠繼續運動,並做生活中需要做的事情。疼痛與過去經驗有關,例如:如果你在體育館中受傷,可能會發現自己在體育館中感到非常疼痛。這是神經系統努力確保你安全的方式之一。 疼痛並不代表你已經損傷了,只是意味著你需要開始探索極限,讓你和你的神經系統能夠了解這些極限對你的意義。任何疼痛經歷的一部分就是 “探索”,當你尋找方法將自己提升到容忍疼痛的邊緣時,將更有能力了解這些邊界的範圍以及如何擴大界限(請注意此類探索運動,初期需有專業人員在場指導)。 媒體常告訴你要收緊邊界來保護自己的身體,但這是源於人們脆弱的看法,事實上你不是脆弱的,疼痛也不是脆弱的徵兆。疼痛時,重要的是要通過運動來測試邊界,如果不改變邊界,邊界將固著在原處,甚至可能縮小。這就是為什麼即使疼痛也要保持運動的重要原因,它不僅對減輕疼痛至關重要,也對保持健康相當重要。 許多人想知道:“什麼運動最能減輕我的疼痛?” 事實是,你選擇的任何運動都是你可以做的最好運動。但如果選擇的運動只會讓你感到無聊乏味,或只是痛苦地鍛鍊、折磨自己,這是不合邏輯及效益的。無論你決定做什麼運動,都要找到讓它變有趣和快樂的方法,如果選擇從事自己喜歡的活動,你將更有可能繼續進行這項練習,並朝著康復的方向前進。有時,這意味著與你所愛的人一起運動。 你可以做出選擇:“我想因為疼痛而過著不運動的生活嗎?” 還是...

瑜珈教師正冒著嚴重髖部問題的風險!?

圖片
這是近期在國際瑜珈及瑜珈療癒圈廣傳的一幅漫畫,雖然它 帶著幽默與諷刺的意味,但的確也值得我們好好思考。同時 間,一篇名為「瑜珈教師正冒著嚴重髖部問題的風險(Yo ga teachers 'risking serious hip problems')」的文章也引起廣大的關注及討論。 文中提到,英國一位具領導地位的物理治療師 Benoy Matthews 提出警告,他看到越來越多的瑜珈老師出現嚴重的髖關節問 題,其中許多人需要手術,因為他們過度伸展自己的身體。 Matthews 是髖關節和膝關節物理治療專家,他每個月約看診 4-5 位瑜珈老師。他說:“人們混淆了僵硬和疼痛。如果腹股溝 有擠壓或阻塞的感覺,我們不應該忽略它,你必須知道自己 的極限在哪裡。” 他也提到:“一個人可以達成的目標可能不是其他人可以達 到的,但人們傾向於做到相同的體式,而不是他們所能做的 體式。你旁邊的人可以達到的體式,並不意味這是必要或值 得嚮往的位置。” 其實過往已有許多專家提出類似的警告,我也曾不止一次提 出相關的思考,但由於瑜珈教師的輕忽、隱瞞與專業訓練不 足(很遺憾這已是世界各地常見的問題之一),瑜珈老師及 練習者受傷的事件仍時有所聞。 當然,不當的瑜珈練習可能造成的傷害不僅僅是髖關節部分 ,我曾經親眼看過許多令人觸目驚心、匪夷所思的調整與練 習方式,為的只是達到某一個體式動作,但我想這從來都不 是瑜珈要帶領我們到達地方,而是某些有待考量的 “論述” 或是 “人” 造成的。 正如同英國物理治療學會專業顧問 Pip White 所說:“瑜珈對人們來說,是一項奇妙的活動,對你的整體 健康有很多好處。但是,與任何形式的鍛鍊一樣,重要的是 要安全進行,在這種情況下,還要了解自己的極限,因為每 個人的身體都大不相同。” 【相關閱讀】 📖  瑜伽療癒的身心復健科學 http://bit.ly/2os7AJD 【近期課程】 💗  [手護健康加值課] 一堂與身心深度對話的瑜珈療癒課 http://bit.ly/2osrlkE 💗  [手護專業加值課] 身心健康照護-瑜珈療癒應用工作坊 http://bit.ly/2q3iqXv 💗  2020 Pain Care U「疼痛照護瑜珈」國際認證師資培訓課程(臺北) http://bit.ly/2NpF...

如何隨著年齡增長保持大腦健康

圖片
很多人以為阿茲海默氏症(Alzheimer’s)是衰老不可避免的一件事,但這並非事實,而且還有許多方式可以促進大腦健康,減低大腦功能衰退發生的機率。 以下是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Greater Good Science Center》科學中心雜誌中提供的保持大腦健康方法: 💡  挑戰自己:Ageless Brain 的作者指出 “舒適區是讓大腦變軟爛的地方”。透過解決新問題來擺脫舒適區,即使一開始你可能會感到有些困惑,但這種困惑感實際上會挑戰大腦的延展能力,讓大腦保持年輕,能更快地思考、記住更多事情、更加敏銳。 💡  每天學習新事物:這樣可以增強您的認知能力。一項對倫敦出租車司機所進行的研究,要求司機們必須通過一些測試,其中包含記住 25,000 條街道和 20,000 個地標。根據大腦掃描,通過該測試的駕駛員實際上重塑了大腦的關鍵區域,而增強了認知功能。 💡  保持與他人的聯繫:與他人互動時,你的大腦就會被鍛鍊。在一項研究中發現,社交聯繫最少的老年人在 6 年內經歷的記憶喪失,是社交聯繫水平最高者的兩倍。 💡  訓練你的平衡感:研究顯示,單腳站立無法超過 20 秒的人較容易出現大腦內小血管的損傷,例如:小出血或中風。一項對 60 年代後期太極拳練習者進行的研究發現,太極拳練習者的穩定性特別強,位居美國健身標準的 90% 百分等級上。 💡  另一個保持大腦健康的最佳建議是:身體鍛鍊。一項針對 38 至 60 歲女性的研究發現,運動可使阿茲海默氏症的發作平均縮短 9.5 年。 Greater Good Science Center 文章中所提及的這些方法與觀念,與瑜珈療癒(Yoga Therapy)強調的身、心及社交等能力的培養與鍛鍊十分相近,瑜珈的練習能讓我們挑戰及鍛鍊身心、學習新的技巧與思維,並建立良好的社群關係。如果你想要保持大腦的健康,可以參考以上的幾種方法,選擇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活動,好好保養我們最重要的資產 - 大腦。 【延伸閱讀】 📖  瑜珈療癒的身心復健科學 http://bit.ly/2os7AJD 【近期課程】 👉  [手護健康加值課] 一堂與身心深度對話的瑜伽療癒課 http://bit.ly/2osrlk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