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了解的瑜珈迷思(Ⅱ)


繼上篇文章分享,今天再為大家摘錄 Joni Sweet「你應該停止相信的 13 個瑜珈迷思」的幾個文章段落。同樣地,我也加入了一些個人經驗與見解。
 迷思一:你必須靈活地做瑜伽。
Alchemy School of Yoga 創辦人 Emily Chen 認為:“在 Instagram 上,瑜珈練習者就像是雜技和柔術表演者,但這並不是真正的瑜珈。” 以身體的角度來說,瑜珈是一種正念的活動,是關乎將注意力轉移到各種瑜珈姿勢下的呼吸流動上,這是一種「存在」和「自我接納」的態度。
的確,瑜珈可能讓人變靈活、柔軟,但也只是存在這樣的可能性而已!我時常有機會可以帶領行動不便的人們及年長者練習瑜珈,讓他們從活動中練習接納自己,並從中獲得有助益的呼吸模式、力量及內在自我掌控能力。對於許多人而言,擁有內在資源(情緒調節、建立自信及安全感等)要比擁有靈活(可能是過度鬆弛)的身體重要許多!
 迷思二:瑜珈不是健身訓練。
CrossFlowX 創辦人 Heidi Kristoffer 指出:“瑜珈的身體層面練習是為了超脫身心而創造的,進而可以進行自由而清晰的冥想練習。” 也有人認為那些令人耗竭的伸展課程並不是所有瑜珈的終極目標,它們只是某些人創造出來的一種風潮代表。
不管在哪裡,我總是會聽到有人詢問,是否有訓練多一點肌力,能流多一點汗的瑜珈課?如果這也是你想尋找的課程,那你可能走錯方向了,你該選擇的就是健身課程不是嗎?它既能滿足肌力訓練需求,也包含了靈活度的訓練。如果你想要的是減重及瘦身,瑜珈絕對不會是一個好選擇!
 迷思三:瑜珈無非就是伸展運動。
Bad Yogi 聯合創辦人 Erin Motz 說道:“說瑜珈只是伸展運動,就像在說專業健美運動只是在減肥一樣。” 在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的幫助下,瑜珈具有令人難以置信的功能性和療癒性,因為它能對肌肉失能進行非常有效的矯正,但它不能替代醫療服務。你可以從中獲得力量、減少緊繃,及增加關節可動範圍,不僅可以促進恢復,還可以預防受傷。
但回歸到前篇文章所提到瑜珈教師培訓問題,其實很少有學校能培育出具備以上能力的瑜珈老師。要擁有這樣的能力,通常需要再進一步接受身體功能性訓練與矯正的跨領域課程,或是上千小時的瑜珈療癒師的培訓。也要提醒大家,如果只是不斷伸展或增加肌力,並無法達到以上的效果,這需要透過高專業度的功能性訓練與動作矯正從業人員協助,最常見的就是協助職業運動員訓練與調整的專業人士。
 迷思四:瑜珈只是另一種運動。
瑜珈聯盟跨文化發展部副主席 Maya Breuer 指出:“瑜珈是身體、心智與精神的結合。有意識的呼吸及體位法練習可提高柔軟性、力量及平衡,並喚起放鬆反應。瑜珈哲學讓我們與真實自我建立聯繫,引領我們變得純淨、擺脫痛苦和苦難(自我匱乏、恐懼和排斥),並使我們能夠實現自我接納。瑜珈哲學是一種引導,使我們能過著喜樂的生活,照料自己以及精神層次,融入其中並接納一切。”
把瑜珈視為一種運動,會讓你錯失了它能帶來的廣大益處,也會成為瑜珈傳遞的阻礙。現代人時常將身體視為所有問題的根源,但有時身體問題也受到其他因素(心智、精神、社交層面等)影響,如有些肥胖問題是肇因於心理因素。而完整的瑜珈練習能幫助你舒緩、了解及面對問題,只要你願意以更開放的心來看待瑜珈練習與自己!
【推薦閱讀】
📖 瑜伽療癒的身心復健科學
http://bit.ly/2os7AJD
📖 給瑜伽.健身.治療師的筋膜解析書
https://bit.ly/35dgLik
【相關課程】
🧘‍♀️ 團體瑜珈療癒課程
http://bit.ly/3473hml
🌹 美麗綻放 ‧ 女子力 - 瑜珈特別課程
https://bit.ly/3hDNxiz
👨‍🏫 給瑜珈人的筋膜解析與實作工作坊(臺中)
https://bit.ly/2U0omwC
【更多文章】
Reference:
Joni Sweet. (2020). 13 Yoga Myths You Should Stop Believing. Retrieved fromhttps://www.forbes.com/sites/jonisweet/2020/05/20/13-yoga-myths-to-stop-believing/
Photo by Rawan Yasser on Unsplash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25 新典範瑜珈 RYT 200 師資培訓課程(2025/9/25)

什麼是「沉浸式 RYT 200 瑜珈師資培訓」?

呼吸練習引導的藝術 (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