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身體的曲線
「解剖列車」結構整合認證教師,應用結構解剖學國際講師 Joanne Avison 在著作《給瑜伽.健身.治療師的筋膜解析書》中提到:“我們透過曲線平衡支撐脊椎,我們不強迫這個曲線到位,也不嚴格固定,這像是一種鬆開折衷的微細差異,而不是控制中的形狀。”
如果我們仔細端詳人體的結構,不管是肌肉、骨骼,或是自然的動作模式,沒有一項是方方正正,可以用尺規將它標準化的,其中一個原因是曲線及多樣性的結構,能使人體的運作更具備功能性。但人們卻可能因為各種原因,讓身體儘可能呈現出直線或極致角度的形態,比如:舞蹈等肢體藝術(但也可能只是自尊心作祟或人云亦云)。
在瑜珈的領域中其實充滿了許許多多的矛盾與衝突,老師們教導學生要學習臣服、聆聽與順從身體與內在的聲音,卻又不斷地鼓勵大家勤加練習,有一天便能讓身體自由展現出那些極致的體位法。但大家是否曾思考過能自由、輕鬆展現出那些體位法的用意為何?其實許多傳統體位法並沒有實際生活實用性與功能性,甚至會危害身體的健康!
知名復健科醫師凃俐雯也曾提到:“「尊重曲線」是避免瑜珈傷害最關鍵的中心思想。” 凃醫師也表示,她在臨床上經常遇到為了達到標準姿勢而過度伸展造成的損傷案例,輕者可能導致筋膜肌肉撕裂,嚴重者甚至會導致脊椎骨裂。如圖片中的瑜珈肩立式,某些練習方式會強調身體必須儘可能達到筆直,但如此一來,頸椎與胸椎幾乎呈現 90 度的直角,對於脊椎並無任何好處可言,也可能造成關節及神經壓迫,或是椎間盤突出及損傷。
另一種不尊重身體曲線的表現,則是不斷地去挑戰曲線幅度,即使沒有將身體帶向類似上述直線的形態,卻是無止盡地增加身體曲度,如某些瑜珈後彎的體位法練習,就經常讓脊椎不斷增加向後彎曲的幅度。然而,人體的曲線也有其限度,並非曲度的增加就等同於健康的提升,但卻有些人將它誤認為是「深度」的練習。
有人可能會提出疑問:“不過我持續這樣練習,身體不適感的確越來越少,甚至在那些極致的動作角度中是舒適的。” 原因在於身體是很擅長對負載做出反應及適應的,長期不斷地重複相同動作,身體會逐漸適應,讓這樣的模式變得舒適。但不代表這就是理想狀態,只是表示身體已經習慣,而且也變得容易了。譬如:有些人習慣彎腰駝背,他們會表示那樣的姿勢是輕鬆舒適的,抬頭挺胸反而是充滿壓力與辛苦的,但是那樣輕鬆舒適的駝背姿勢,卻衍生出肩頸、下背疼痛與其他的問題。
如果我們想藉由瑜珈練習改善身心健康狀態,尊重身體曲線是一個必要的法門,它內涵著促進肌筋膜健康的張力結構整合與協調概念,也象徵的真正充滿彈性、柔軟與睿智的心。傳統的瑜珈練習傳承了許多前人的智慧,並給予我們難以言喻的無價啟發,但也有很多部分是需要我們重新思索並適當調整的。
【推薦閱讀】
【相關課程】
【更多文章】
Source of photo: Daniel Lacerda. (2015). 2,100 Asanas: The Complete Yoga Poses.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