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乖巧背後可能隱藏著傷

 

曾經我遇到過一些人們,言談之中充滿了「禮貌性」的用語,或許有人會認為他們是被教養得很好的一群人,但若仔細觀察他們的言行舉止和表情,有些人似乎隱隱約約透露著畏懼的情緒,如果拿掉他們成熟的臉龐,那樣的神情和語調,就像是個充滿擔憂和害怕被責備的小孩一般。

在年幼的時期中,我們需要依附父母或養育者才能得以生存,這是一種生物性的本能,即便人類擁有高度的智慧,這樣的天性依然深植於我們的體內。養育者象徵的是一種權威,也是能保護和餵養我們的重要他人,幼兒會表現某種程度的遵從,來讓自己生存下去。

但是當不幸的事情發生時(如虐待、侵害等情事),年幼的我們將面臨極大的衝突,難以接受和理解,為何這些原本應該保護自己的人們,會對自己做出充滿傷害性的舉動?年幼的孩子既無力反擊,又必須仰賴成人的餵養,加上那些令他們難以理解的傷害舉動,孩子的心中常常會解讀成是自己的過錯,即使錯根本不在自己身上!

於是,害怕傷害事件再次來到的孩子,常會表現出唯唯諾諾的姿態,深怕觸怒養育者後,會再遭受「懲罰」。然而,這樣的傷痛卻可能會延續到成人階段,造就了一個人日後的行為舉止,而自己卻不自知。

在我個人的瑜珈療癒 (Yoga Therapy) 執業過程中,也曾經遇過類似的個案,過去的經驗對他們造成極大的影響,在沒有妥善處理的情況下,也讓他們的身心出現了問題(包含許多生理的疾病與問題)。但這些都是可以被改善的,不管是心理或類似瑜珈療癒的許多身心療法,都能產生一些效力。

但我要提醒的是,一個人的行為表現,背後蘊含著各式各樣的影響因素,我並不是要對某些類型的人們貼上標籤,只是希望能喚醒大家對於自己及周遭人們的關心與注意;也希望能鼓勵正遭受身心煎熬的人們,勇敢地走出來,在我們身邊有許多可以幫助自己的資源和方法,只要你願意邁出那一步,很多事情都是可以被改變的!

【相關閱讀】

📖 讓心裡的傷不倒帶
https://bit.ly/3kuFs0Z

📖 當身體說不的時候
http://bit.ly/34ZXTCq

📖 瑜伽療癒的身心復健科學
http://bit.ly/2os7AJD

【更多文章】

📃 https://bit.ly/33HYZmR

【相關課程】

🧘‍♀‍ 團體瑜珈療癒課程(個人課程請私訊洽詢)
http://bit.ly/3473hml

Photo by Tsunami Green on Unsplash

#創傷 #瑜珈癒癒 #瑜珈療癒師 #瑜珈 #Trauma #YogaTherapy #YogaTherapist #Yoga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25 新典範瑜珈 RYT 200 師資培訓課程(2025/9/25)

什麼是「沉浸式 RYT 200 瑜珈師資培訓」?

呼吸練習引導的藝術 (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