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5月, 2021的文章

壓力會加劇持續性疼痛

圖片
如果你是一個長期有身體疼痛困擾的人,這段時間疼痛的狀況如何?出現頻率有增加嗎?疼痛感有加劇嗎?如果有的話,這是一種很常見的現象,因為身心壓力很容易使疼痛狀況產生急遽的改變! 當人們有長期的疼痛症狀時(我們將它稱之為持續性疼痛或慢性疼痛),在神經系統上通常會伴隨出現一種稱為 “戰鬥或逃跑模式” 的反應,這是人在因應壓力和威脅時會出現的自然反應機制。但既然是自然的反應機制,為何反而會導致疼痛加劇或出現頻率增加呢?一般而言,若一個人的神經系統處於正常運作狀態,當戰鬥或逃跑模式啟動時,很可能會讓人忽略疼痛或感覺不到疼痛,因為當下需要優先處理的,是你所面對的壓力與威脅。 不過,當持續性疼痛發生時,會導致神經系統過度敏感化(包含大腦、脊髓和周邊神經系統),身體也會有長期發炎的現象,這時候戰鬥或逃跑模式如果反應更加劇烈,身體分泌的激素會使神經系統更加敏感。因此,雖然身體並沒有受到較平常高的刺激或其他傷害,但神經系統卻會反應劇烈許多,導致更多的疼痛產生。 對疫情的恐懼、處理工作及教養小孩的壓力,都有可能會使我們的戰鬥或逃跑模式啟動更多,這就如同國際疼痛研究權威 David Butler 所說的:「疼痛不只是在你的身體上,而是在你的生活中。」因此,如果我們處於更煩躁與高壓的情境下,反而會更需要妥善安排自己的生活,並增添一些可以安定神經系統的活動在生活中。 大量的研究顯示,積極主動的疼痛應對策略會比被動應對方式更加有幫助,例如:探索身體活動和做事的不同方式、制定小型且可實現的計畫、保持耐心……等;反之,避免身體活動、什麼都不做、等待改變則是較無效,甚至可能使狀況更加惡化的因應方式。 許多的瑜珈療癒 (Yoga Therapy) 技巧,其實也很適合放入日常的照護計畫,譬如:身心覺察技巧、呼吸調節、身體調節及身心統合練習等,都能幫助我們安定神經系統,降低戰鬥或逃跑模式的反應,我在《瑜伽療癒的身心復健科學》書中也介紹了一些技巧練習方式,如果你有興趣,或許可以作為參考。 除此之外,我也想鼓勵和提醒大家,當外界充斥著許多我們無法控制的事物時,永遠不要忘記我們仍然擁有對於身體和行動的主導權!只要我們能掌握自己的身心,我們就能更安然地面對所有困境與威脅。 【相關書籍】 📖 瑜伽療癒的身心復健科學 https://reurl.cc/mqXp2A 【更多文章】 📄 https://bit.ly/33...

讓自己成為那個「對」的人

圖片
這段時間以來,陸續感受到一些朋友在言談中,帶著緊繃、擔憂和焦慮的情緒,但同時又挾帶了許多聽起來像是故作堅強的話語。其實,這就像是人的一種防衛機制,有些人會用這樣的方式來讓自己不去感受情緒;另外,也有些人會謾罵的方式來逃避自己的情緒,因為怪罪他人比面對自己不舒服的情緒容易多了!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曾經鼓勵大家嘗試去展露自己的脆弱與情緒,來讓自己的情緒被看見,讓身心能在不被壓抑的情況下,走過它必須經歷的旅程。但我也知道這有多麼不容易,尤其還包含了周遭人們反應的影響,有可能你告訴自己的丈夫:「我對現在的情況感到很害怕!」他卻回答你:「你不要瞎緊張好不好!」頓時,你可能就像被摀住嘴巴一樣,也可能會感到被責備、不被理解和支持。 類似的情況,都會讓我們不願或不敢再去坦露自己內心深處的情緒,而讓自己有意無意地繼續壓抑自己的情緒。這兩天,我又把留佩萱老師的《療癒,從感受情緒開始》這本書拿出來翻閱,書中提到我們必須找到那個「對」的人,那個有能力接納與傾聽你的人,但太多人常常只會給予沒有實質幫助的回應和建議,譬如告訴你:「不要想太多」、「擔心沒有用,多往好的方面想就好」,原因在於對方可能也不知道該如何與情緒共處,或害怕面對情緒,包含自己和他人的。因此,我們也要練習成為彼此身邊那個「對」的人。 在面對他人的情緒時,最重要的其實並不是給予安慰或建議,而是去陪伴,好好地聽對方訴說;同時,我們也要學習去允許他人可以過得不好、感到害怕或難過,沒有任何一個人應該無時無刻充滿正向能量,也沒有一個人可以永遠過得好。如果你願意成為一個能支持與傾聽他人的人,我會很推薦你好好閱讀這本書,不僅能讓自己獲益良多,也能給予他人更多良善的支持,我想這也是在疫情時期我們真正需要的。 最後,送給大家書中的一段話:「人生有太多東西無法掌控,我們唯一能夠掌控的,是如何對待自己、對待別人,以及我們選擇如何回應這個社會」。 【推薦閱讀】 📖 療癒,從感受情緒開始 https://reurl.cc/noVLNl 【更多文章】 📄 https://bit.ly/33HYZmR Photo by Gus Moretta on Unsplash #瑜珈癒癒 #瑜珈療癒師 #瑜珈 #瑜伽 #焦慮 #壓力 #情緒 #健康照護 #YogaTherapy #YogaTherapist #Yoga #anxiety #stress #emo...

瑜珈療癒與從 COVID-19 中復原

圖片
Photo by Patrick McGregor on Unsplash 進入三級警戒的第 2 個禮拜,大家一切可好?今天整理了一篇有關瑜珈療癒應用於新冠肺炎的文章,也許大家可以分享給親友或罹患肺炎的人們參考;對於未感染者而言,我想文章中所提到的方式,也會有助於身心照護和壓力釋放。 長期將瑜珈與醫學相互整合的美國聖地亞哥的醫師,E-RYT 500 認證瑜珈教師,C-IAYT 認證瑜珈療癒師 Ingrid Yang,今年在國際瑜珈療癒師協會網站發表了一篇文章,希望能對遭遇新冠肺炎威脅的人們提供協助。 Ingrid 從作為新冠肺炎病房醫師與瑜珈療癒師的經驗指出,有些針對性的瑜珈練習會非常適合人們從新冠肺炎中復原,原因在於瑜珈中,我們專注於將呼吸與動作連結起來,這種方法可能有益於減少疾病的生理、心理和情緒壓力。這些練習也可以根據需要輕柔地進行,甚至可以在心理上而不是在身體上進行。 【炎症管理】 瑜珈固有的正念技巧已被證明可以減輕壓力和焦慮,以及與新冠肺炎相關的壓力;瑜珈還被證明可以減少發炎症狀,而這正是新冠肺炎在體內產生的關鍵性廣泛影響,因為呼吸常常因這種疾病造成負面影響,所以呼吸法自然是一種適合的支持方法,且可以無限制地適應個人情況和每日不可避免的變化。 根據最近發表的科學文獻,整個新冠肺炎病程以三個不同且可能重疊的階段發生,而導致呼吸,發炎和血栓效應。病毒會在體內引起身體過度的反應,這種過度的反應是新冠肺炎持久性症狀的根源,也是導致高死亡率的原因。 抑制發炎症狀是為何瑜珈療癒(尤其是將動作、呼吸和冥想練習融為一體的療法)特別適合輔助新冠肺炎復原的原因之一。研究顯示,減少發炎症狀通常可以幫助人們感染新冠肺炎的身體過度反應,最重要的是也許能夠預防這種疾病的長期損害。此外,瑜珈練習也可以增強免疫力,只需一點點瑜珈就可以減少我們體內長期的一般性發炎現象。 【減少焦慮和壓力】 罹患新冠肺炎可能會引起嚴重的焦慮,尤其是無法舒適地呼吸幾乎不可避免地會使我們感到焦慮。大量研究顯示,瑜珈可以減輕壓力和焦慮,特別是包含冥想的瑜珈練習,正念可能有助於降低新冠肺炎的長期影響,如無法集中注意力、腦霧(Brain fog,一種認知功能障礙),及類似重大疾病所伴隨的焦慮和壓力。 【輔助復原的簡易練習】 在生病或身體不適時,呼吸模式可能會改變,橫膈膜的運動會減少,導致我們過度使用頸部和肩膀的呼吸輔...

體驗當下,看見世界的真實樣貌

圖片
  前天,走在住家前往麵包店的路上,我感覺自己就像走在一條昏暗的巷弄裡,這條自己再熟悉不過的街道,竟然讓我充滿了陌生的感覺,穩約之中,我似乎也對每個走在路上的行人感到些許的恐懼;在麵包店中,我甚至對不經意靠我較近的其他顧客產生了厭惡感。 步出麵包店後,我抬頭看著天空,發現今天是陽光普照的一天,那我剛剛所感受到的昏暗是從何而來?我馬上了解,方才所有的感受與反應都來自於疫情對自己的影響。於是,我轉了轉肩膀,讓身體放鬆,看著沿途的花草樹木,大步地走在回程的路上,並體驗著雙腳踩在紮實地面上的感覺。 這個世界變了嗎?其實,真正改變的事物並沒有我們想像中來得多,陽光依舊燦爛,大部分的人們仍然良善,實質的環境也與過往相差無幾。或許某些人不幸染上的病毒,讓我們暴露在較高風險的環境之中,但若過度反應,就會讓自己的整個生活變了調。 這讓我想起了自己很喜歡的一段話:“ 所有的天堂與地獄都在你心中。 ” 也是瑜珈哲學所提到的,我們的心智有時會遮蔽事物的真貌,而讓我們產生非必要的情緒與心念。 此時,練習讓自己處在當下,對於安頓自我與他人的身心會格外有幫助。就像我走在回程的路上一樣,我知道自己已做好了防護,也與行人保持適當的距離,讓自己仔細體驗當下的每一件事物與感受,就讓整個人與對環境的觀感變得全然不同。 如果你是待在家中,我想外在的威脅相對是減少更多的,你用不著時不時去察看新聞訊息,因為你已經擁有足夠的資訊了,一天更新一、兩次最新疫情發展應該就已相當足夠。你可以趁這段時間,好好陪伴家人,在家中做些自己一直沒有足夠時間好好進行的事情;當然,適時地活動一下身體、感受一下身體也很棒。 這世界依舊相當美好,只是它需要一點時間復原,你仍然可以從生活中去發現與創造令人欣喜的體驗,只要你願意練習讓自己處在當下。 【相關閱讀】 📖 臣服實驗 https://reurl.cc/bzMMvE 📖 瑜伽療癒的身心復健科學 https://reurl.cc/mqXp2A 【更多文章】 📄 https://bit.ly/33HYZmR Photo by Balkouras Nicos on Unsplash #瑜珈癒癒 #瑜珈療癒師 #瑜珈 #瑜伽 #活在當下 #情緒 #健康照護 #YogaTherapy #YogaTherapist #Yoga #LiveInThePresent #Emotions ...

面對疫情時,如何照料自己的內在情緒?

圖片
這幾天本土疫情的擴散,相信影響了許多人的心情與行程安排,而我同樣也受到了影響。我感受到些許的煩躁、焦慮和恐懼,與家人交談時變得有點心不在焉,心裡頭也不斷地在思索著工作室與課程該如何因應和調整。 很多人都會告訴我們,應該保持正向的情緒與樂觀的態度。就某一層面來說,這當然是一個立意良善的舉動,是想要鼓勵人們放寬心,不要過度憂慮。但實際上,情緒理應沒有正向與負向的區別,所有的情緒都是人在面對內、外在情境刺激時,一種釋放壓力,或是提醒和因應處境的一種正常反應,如果沒有了憤怒、悲傷和恐懼,我們反而無法好好因應環境的變化,更難以維持健康的身心。 因此,我現在會感受到的那些情緒,是再正常不過的反應,也並不需要刻意去壓抑或扭轉情緒;如果我在面對疫情變化時,完全沒有任何擔憂或恐懼,那才是自欺欺人與內在情緒系統失調的表現。 於是,我讓自己靜靜地坐在地板上,感受身體各部位的張力與感覺,感受心裡頭不同的情緒竄動。我感受到胸口呼吸的不順暢,同時有一種沈悶感,心裡的焦躁快速地擴張它的版圖,我就這樣靜靜地感受著它們,也陪伴著它們,我知道在面臨這種處境時,身體與內在承受著多大的壓力,而它們正努力地想要幫助我度過難關,也在幫自己做出因應及調節反應。 但同時,我也感受著地面,感受著當下的環境,感受身體其他的感覺及內心不同的情緒,並告訴自己:我正在這裡,我現在在這裡。我感受到空氣裡熟悉的氣味,這是充滿安全氛圍 “ 家 ” 的味道,我感受下腹部有些部位正柔軟起伏著;除了焦躁之外,在心裡的某個部分,同時有著一種安心的感覺,還有一些憤怒和平靜。 就這樣我與自己的身體及情緒相處了一段時間,後來我感覺那些情緒慢慢平緩下來了,胸口沈悶的感覺也減少許多,也能更平靜地處在當下了。 其實,在對面緊張和壓力時,我們並不需要刻意去塑造正向積極的表象,更不需要認為自己有某些情緒是負面的表現,是自己不夠樂觀、正面所致。有時候,我們反而需要讓自己去允許情緒的展現與流動,用愛與關懷去陪伴所有的情緒,讓它們能不受壓抑與責備,真真實實地呈現出來。 【相關閱讀】 📖 瑜伽療癒的身心復健科學 https://reurl.cc/mqXp2A 【更多相關文章】 📄 https://bit.ly/33HYZmR Photo by Krys Amon on Unsplash #瑜珈癒癒 #瑜珈療癒師 #瑜珈 #瑜伽 #情緒 #健康照護 #Yog...

女人也有權利擁有屬於自己的時間

圖片
昨天剛過完母親節,不曉得大家是否都過得愉快? 前些日子,在教室遇見了幾位生產完,即將再返回職場的學員,她們異口同聲地說,以後可能很難再來教室上課了,因為下班之後必須照護小孩、處理家務,不會再有像這樣能到教室上課的自由時間了。 聽到這些話,我的心裡頓時沈了下來。我能了解職業婦女必須肩負工作與照料家庭的辛勞,但為何照顧小孩與家事必須由女性獨自承擔呢?我詢問了其中一位學員,那先生下班回家後大多在做些什麼呢?她回答,大概就是吃飯、盥洗過後,開始做些自己的事情,或是看看電視新聞之類的。我接著問她,那為何先生可以有自己的時間去做他想做的事情,但妳卻沒有呢?她回答,反正就是這樣,很難改變……。 幾天前,我也聽到一位女性友人說,如果有人問她想要什麼母親節禮物,她最想要的是擁有沒有家人與小孩在身旁的一天,可以有自己的時間去做想做的事情。我想這或許是許多女性同胞的共同心聲,也可能有很多人就在這樣的家庭文化下,逐漸耗盡自己的精力,也犧牲了身心的健康。 我鼓勵學員們可以嘗試跟家人溝通,讓彼此都能擁有片刻屬於自己的時間,不見得一定要有能外出一、兩個小時或來上瑜珈課的時間,但至少要能有一些時間可以暫時將家務放下,聽聽自己喜歡的音樂,做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兩個人共組家庭,本來就是希望能夠相互支持,成為對方最好的伴侶,同時能夠健健康康地一起朝美好的未來邁進,我想應該沒有一個人會希望見到自己的至愛,在關係中逐漸失去笑容與健康。 工作很辛苦,但照顧年幼的孩子同樣辛苦,沒有外出工作的婦女,也不比工作整日的男性輕鬆,我想只要角色交換一天,就能夠深刻體會了。身為一位身心健康照護工作者,我知道擁有個人時間及休息的重要性,有時候內在心力的耗竭,會比染上疾病影響健康更鉅。 因此,如果你是處於類似情況的女性,我會鼓勵你嘗試開啟溝通的管道,或許一開始會有點不知如何啟齒,也可能會遭遇某些挫折,但這是你生而為人的權利,也是照料好自己與他人所需的養分;如果你是一位男性,你可以主動表達關心,並嘗試了解對方的需求和感受,分擔家務與照料幼兒的責任。我相信這不但會使彼此的關係更加緊密,也能讓家庭氛圍更加融洽。 【近期活動】 🧘‍♀️ 給瑜珈人的「肌能系貼紮」技巧實務工作坊 https://reurl.cc/GdyDjd 【推薦閱讀】 📖 當身體說不的時候 https://reurl.cc/9ZeNYO 📖 瑜伽療癒的身心復健...

瑜珈療癒:身陷情緒困擾時該如何自助?

圖片
回想當年自己遭遇嚴重情緒困擾的那段時間,我已經扎扎實實練習瑜珈近十年的時間,但我卻發現自己沒有辦法藉由瑜珈來調適及改善嚴重的情緒困擾......。 在那幾年裡,我的確明顯感受到瑜珈練習帶給我的好處,看待事物的角度和脾氣有了正向的轉變,身體不再總是處於緊繃高張,穩定度及動作協調性也有相當程度的提升,但當強烈的情緒風暴來襲時,我卻完全不知道該如何是好,從瑜珈練習中學到的 “轉念” 與 “放下” 根本抵擋不了情緒的狂暴侵擾。我試圖進到瑜珈教室中練習,期盼能找回那片刻的寧靜,過程中我依舊能在身體層面完成相當具挑戰性的動作練習,但心裡頭卻感受不到絲毫的平靜,我始終深陷於紊亂的情緒漩渦中。 就在這樣的情況下,我接觸了 瑜珈療癒 (Yoga Therapy) 。起初我所接觸的瑜珈療癒取向,並不太在意身體與心智的訓練,這與我過去練習的 Ashtanga、Iyengar 等透過身體鍛鍊及哲學體悟的取向大不相同,但它卻讓我有機會去深入感受身體及練習表達情緒。走過了極端憂鬱、焦慮與恐懼的幽谷,我體悟到情緒與心理健康的重要,我也能理解許多人內心的痛苦並非來自於身體,而是來自於無法擺脫的情緒夢魘。 當我回過頭來觀看自己過往的學習歷程,心智與身體上的訓練幾乎佔據了我全部的時間,鮮少有時間去學習該如何面對情緒,也幾乎沒有人教導過我該如何與情緒共處,我想或許也有很多人跟我一樣,有類似的成長及學習歷程。能鍛鍊心智、思想和身體能力是一件很好的事,但如果能增加面對情緒的能力,那就更加美好了! 以下是我學習且深入體驗過的面對情緒困擾自助方式,或許能幫助到有需要的人們: ● 自我安頓 :當情緒來襲時,可以讓自己待在一個較為安心、自在的地方,也可以在環境中增添任何自己喜歡或感覺較好的事物,如:利用香氣、調整光線亮度、使用抱枕等。 ● 感受情緒 :雖然情緒常會讓人感到不舒服,但情緒需要被感受,也需要被看見,才能協助自己更順利往前邁進。你可以試著感受及陪伴情緒,同時記得你正處於一個安全的環境裡,在這個環境裡沒有任何會傷害你的人事物,你也可以隨時拉遠你與情緒的距離或結束練習。 ● 接納情緒 :情緒是一種來協助我們釋放壓力及提醒我們當下狀態的訊息,嘗試著不去壓抑它們,練習接納這些來幫助我們的聲音,聽聽看它們想告訴你些什麼。 ● 身體活動 :情緒與身體會是連動的,當你感受到某些情緒時,身體也會產生變化,而身體的活動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