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丹佛大學的情緒修復運動課
「我帶團體瑜珈課已經很多年了,因此很清楚記得,它能產生的那種親密無間的感覺。2001 年 9 月 12 日(美國 911 恐怖攻擊隔天),我在走去定期瑜珈課的路上,疑惑著是否有人會遲到,或者所有人會因為前一天的攻擊事件而精神受創、迷失方向,導致沒人來上課。但學生們都準時抵達,並攤開他們的墊子。許多人都比平時安靜。一位女性以放鬆的姿勢躺著,直到下課結束才起身。」任教於美國史丹佛大學 (Stanford University) 的健康心理學家凱莉.麥高尼格 (Kelly McGonigal) 博士在她的書中回憶寫道。
運動與瑜珈能帶給人們身心的愉悅與安定,相信已經是許多人耳熟能詳且認同的常識了,但你知道這並不只是 “腦內啡” 發揮的作用嗎?而是心理、身體、神經系統與外在人事物錯綜複雜的交互作用所致。
心理學家布朗溫.塔爾 (Bronwyn Tarr) 指出,當你和其他人一起運動時,大腦會接收來自肌肉、關節及內耳的回饋,同時你會看到其他人也在執行相同的動作,當這些輸入同時到達時,大腦會將它們合併成一個統一的感知,你在別人身上看到的動作,就會與你感覺到的動作相連,大腦會將其他身體解釋為你自己身體的延伸,產生自己與其他人事物融合的感覺,感受到 “集體快樂”,並會轉化成自信與社交自在感,這與瑜珈三摩地 (Samādhi) 所闡釋概念極為相似。
凱莉.麥高尼格博士指出:「運動時,你表現得最像人類。」定期活動身體的人會有更強烈的目標感,也會感受到更多的感激之情,及來自周遭的愛意與希望。神經科學家丹尼爾.沃伯特 (Daniel Wolpert) 也提到:「人類大腦的整體目的是產生運動;運動是我們與世界互動的唯一方式。」運動與最基本的人類本能交織,包括自我表達、社會連結及精通技能等,而運動的喜悅,其實就是連結關係的喜悅。
關於運動,很多人都會著眼在減重塑身、身體素質提升、改善疼痛問題等議題上,過度專注於肌肉、骨骼、筋膜等生理組織上,但就如同功能醫學 (Functional Medicine) 與瑜珈療癒 (Yoga Therapy) 所強調的,我們應該了解並同時關注神經系統、身體、情緒、精神、環境及社會層面對一個人的影響,真正的健康不只是沒有疾病而已,它應該是上述各層面的積極提升,並促進其協調運作。
麥高尼格博士的《史丹佛大學的情緒修復運動課:重塑大腦,自動產生內源大麻、腦內啡,徹底解放壓力、人際焦慮和孤獨感 (The Joy of Movement: How exercise helps us find happiness, hope, connection, and courage)》可說是這一、兩年來,最令我驚艷的一本好書。作者不僅是一位知名的心理學家,同時也是史丹佛大學的團體運動教練及瑜珈教師,她成功地將心理學、腦神經科學及醫學專業知能延伸成實用的運動與心理健康指引,並協助了數以萬計的人們。
很感謝 方言文化‧Babel Inside 能將這本書翻譯出版,讓更多的中文讀者能夠從中獲益。如果你是一位瑜珈教師或運動教練,這本書將有助於你了解運動、神經科學與心理機制的重要關連;如果你是一位運動愛好者,這本書將能成為你的自助指引,協助你提高心理與神經系統的益處;如果你尚未建立規律的運動習慣,或想要尋找屬於自己真正的快樂,這本書也許能成為鼓勵你往前邁進的動力!
【推薦閱讀】
📖 史丹佛大學的情緒修復運動課
#史丹佛大學的情緒修復運動課 #瑜珈癒癒 #瑜珈療癒師 #瑜珈 #瑜伽 #運動 #情緒 #快樂 #連結 #身心健康 #健康照護 #TheJoyOfMovement #YogaTherapy #YogaTherapist #Yoga #Movement #Emotions #Happiness #Connection #HealthCare
留言
張貼留言